职高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3243 浏览:82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教学、作文练习、语文活动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些策略既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达到提高其想象力的目的。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想象力中职学生
马克思说,想象力是“十分强烈地推动教学论文人类进展的伟大天赋”(《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二册)。所谓想象,是人在自己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建立新的表象的过程。当人们直接或间接地感知某种外在事物之后,这种事物的表象印在人们头脑中,以后会在碰到机会时重新浮现,并组成、创造为新的形象。借助想象,人们既可以创造出个人尚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又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或者是尚未出现过的事物。因此,可以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的创造。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想象力的练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学科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根据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对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好处的。有时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拓展,通过新的语言文字更具体地进行描述,实现以文字到文字的加深。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动要贯串其中。结合课文,展开想象,既能引起学生对文章所描述内容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策略,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1.展开想象,化略为详。

写文章要惜墨如金,教材中很多写得较略的内容,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如在这些略写的部分,教师可以恰当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去思索、去补叙,这样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处于“愤”“悱”的活跃思维状态,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纪念刘和珍君》叙述义士遇难的经过,有这样一段:“刘和珍中弹倒下,张静淑想扶她,中四弹,其一是。杨德群又想去扶她,也被击,一个兵在他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我抛出这样的不足:“她们三人当时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为什么张静淑、杨德群敢于救助?”学生很轻易得到答案:“危险的境地,由于他们勇敢、相互友爱。”这时,我让学生合上课本,想象当时的情形,三人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由于学生以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再加上刚才对课文的理解,即使是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多多少少也能写出一部分内容来。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思想教育。

2.展开想象,化抽象为具体。

职高学生由于种种理由,对于课文中含义深刻、较为蕴藉的内容,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想象的策略,化难为简,变抽象为具体,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涵,又能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如在讲授《邓稼先》一文时,作者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倡议背景音乐采用我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者为什么倡议要采用这首歌呢?教师不应简单地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要让学生积极思索,展开想象,回忆祖国百年的屈辱史,以及邓稼先二十八年来工作在茫茫戈壁的种种困苦、危险和他为国家作出的丰功伟绩。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实现以感性到理性的奔腾,感受到两弹元勋和祖国、民族的血肉联系,以而熟悉到并加深对邓稼先身上那种崇高的品格的理解。

3.展开想象,续写课文。

职高生已经有了相当的生活经验,头脑中也已经储备了不少的事物表象,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延伸故事情节,补充作者未言之意,创造自然和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使学生由再造向创造转化,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深入理解文章的捷径。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生动叙述了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的情节,展示了人物的命运及其思想性格的变化。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玛蒂尔德这个人,把握作品的主题,我要求学生根据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续写她通过十年艰辛,终于还清债务之后的生活。这样,学生就把课堂上老师浅析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了创造,以而进一步了解了时代、社会和人物的联系,了解了玛蒂尔德悲剧产生的根源。

二、通过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充分发挥课文示范效应,由仿作到创作。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以为语言的使用也是一种技能。要让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应该说模仿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当然,这种模仿不仅仅是对作家遣词造句的简单模仿,还应该包括作品谋篇布局、体现手法甚至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模仿。我们不但要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应该作为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主阵地,让学生领悟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揣摩名家们独具匠心的构思技艺教学论文,把课文作为范文去鉴戒,模仿其写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以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教《白杨礼赞》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对白杨树的描写,引导学生挖掘意境,体悟形象、结构之美,使学生思想受到感召,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随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练习写作,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如《红烛赞》、《菊花赞》、《树根的联想》等。在讲授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正反论证的结构方式,学习写作议论文。模仿名家学习写作,既能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以何下笔的困难,又能使文章写得深刻、有所创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借助课堂作文感悟技艺教学论文。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事物,以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得出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作文辅导课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索不足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例如苏教版职高教材第一册的第一篇作文《校园风景线》,学生既可以以头至尾都描写校园美景,又可以校园风景入手,侧重写校园中勤奋读书的莘莘学子,结尾点题“正是他们才是真正的校园风景。”还可以写校园里的园丁,以春到秋,他们勤劳的身影成为校园风景线。所谓文无定法,每一篇文章,都要启发学生以不同角度去构思、去选材,这样才能写出有独创性的作文。

三、通过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组织表演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蓝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就应该充分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教材中的不少故事,都可以改写成课本剧。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就能把再造性想象升华为创造性想象。例如,我让学生把鲁迅先生的《药》改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学生就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头脑中要有华老栓、华小栓、康大叔等人物形象的心理、性格、行为的表象,甚至人物的衣饰、环境的布置等都要了解。进行舞台表演时,借助想象,学生头脑中的形象融入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再造想象升华成创造想象。教材中大量剧本更是可以由学生直接搬上舞台。在学习曹禺的《雷雨》时,学生对作品中人物潜台词的理解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让学生感受情境,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然后进行表演。此时,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头脑中形成了剧中人物当时的表象。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达到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2.利用探究性活动,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要根据校园、社会、职业生活的内容,创设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而达到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的目的。实在,语文活动的开展,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与先贤对话》,要求学生选择一位景仰和信赖的先贤,用对话的形式写下和先贤们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了解先贤及其成就和他所处的时代,并形成自己的表象。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远古的年代,一方面了解了先贤的学术成就,另一方面通过想象,语言文字升华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走近鲁迅》,要求学生阅读、搜集鲁迅的有关资料,通过小组探讨,形成读书报告,并进行多媒体展示。由于是分组展示成果,学生们探究的积极性都很高,全班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最后各组的探讨成果都令人线人一新。在本次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也有了明显提高。
革新教学论文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革新教学论文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课堂上,只有重视学生想象力的练习,我们才能把学生引出教材,引向生活,以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