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6255 浏览:203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支架(scaffolding),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伍德(Wood,1976)最先借用此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施与的有效支持。学习支架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其完成学习任务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支架的作用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在更有经验的学习者(如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体悟与理解,获得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并且也使学习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支架论述也指出教师“既不应以单方面的方式呈现信息,也不应通过塑造连续接近来达到某些行为目标。相反,教师应提供指导,要求学习者填补他们当前的技能水平和预期的技能水平之间的差距。随着学习者逐渐变得熟练,随着他们能自己完成任务,指导可以撤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支架论述,可以有效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使其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关于支架式教学方式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是在建构主义论述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它“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架构知识作用的教学方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讨并解决不足,独立建构作用”。这是以维果茨基“最近进展区”和“辅助学习”论述为基础的。他以为,儿童的心理进展有着两个水平:一个是“实际进展水平”,这是儿童在独立解决不足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心理进展水平;另一个是“潜在进展水平”,这是儿童在别人(如教师)的帮助下或与同伴合作的情况下解决不足时所体现出来的心理进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区域就被称为“最近进展区”。教学就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最近进展区,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超越学生最近进展区而达到其潜在进展的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个进展区的进展。同时“辅助学习”论述以为,人的高级心理性能,最初往往受外在文化的调节、辅助,而后才逐渐内化为学习者的心理工具。由此可见,在支架式教学方式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通过支架逐步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之后撤去支架,以而使学生自主掌握并内化知识和技能,使其认知不断由实际水平提升至潜在水平。

二、支架式教学方式的具体操纵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支架式教学方式可大致分为几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确定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论述以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建构知识不可或缺的场所,情境是重要组成部分。支架教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使得学习情境能够保存复杂性和真实性而被展示出来,同时又不会因过分夸大真实情境而造成学习的低效率。创设情境,提出需要解决的不足。这要遵循最近进展区原理,即不足情境必须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相联系,并且能够推动教学论文新知识的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即将要达到的目标,实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无形的评价标准,即“学完这一篇课文或这一堂课我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不足情境,大多是通过提不足的方式来完成的。如于漪老师在执教《春》这篇课文时,就结合所处时间正好是阳春三月,提出以下几个不足:对文章中所写的景物,你是怎么观察的?朱自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春天的景物?你想到了多少?看到了多少?这些不足不仅和实际相联系,而且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激发学生对不足的探讨,同时又反映了课文的关键内容,突出了教学目标。

(二)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探讨情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围绕创设的不足情境,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提供帮助和指导。学习支架按其体现形式可分为多种,如范例、不足、图表等。其中,不足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它的结构性较强,更加关注细节和可操纵性,且具有启发性。如载于《语文教学与探讨》2005年第3期的《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供支架》一文中提到:在进行《论语(十则)》的教学时,首先提出这样一个不足: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论语》?而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一时无法回答清楚这个不足,教师可以把不足分解成几个有层次的小不足,让学生自己作答:1.你能读懂并翻译《论语(十则)》吗?2.你能概括出《论语(十则)》是以哪几个方面谈学习和做人的道理的?3.《论语(十则)》的思想内容对你有哪些帮助和启发?4.《论语(十则)》中讲的话在今天还有用吗?这样呈现出的不足支架具有层次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的板书、媒体演示也应发挥支架作用,支持和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很多优秀教师都会有意识地利用板书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窦桂梅老师在执教《晏子使楚》时,就首先出示了一块写有“规圆矩方”的牌匾,但是“矩”字右边的“巨”里多了一点,由此引导学生为何要多加这一“点”——要求做人要更讲规矩,更懂礼节。

(三)学生独立探讨,互相协作

建构主义论述不仅夸大师生之间协作,同样夸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在这一阶段,支架已经搭建完成,教师进行的帮助引导必须随着学生解决不足能力的增强逐渐减少。让学生能够沿着教师所搭建的支架继续攀登,独立探讨,直至教师放手,即撤去支架。接着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交换鉴戒彼此独立探讨的成果,终极使学生完成作用建构。
以钱梦龙老师的《谈骨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首先提供阅读材料给学生,摘取的是网上对该文的批评,教师并未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要求同学自己思索。在梳理文章思路时,让学生按“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作者怎样证实他的观点)、“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论证)三个不足的顺序进行讨论。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前两个不足,并且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对学生的疑问和争论提供指导意见。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就定为“在充分了解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的基础上,联系网上的批评文章,独立思索,可以提出不足,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意见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足”。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老师开始逐步撤去先前搭建的学习支架,让学生自主探究、质疑,最后全班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终极形成统一观点,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四)及时评价反馈

以学生开始沿着支架探讨到终极完成作用建构,需要及时给予反馈评价。这些评价要和不足探讨过程联系在一起,不能仅在不足解决之后提供评价。这些评价,既能起到信息的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每一阶段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完成了多少任务;同时也可起到动机的作用,使学生在探讨不足情境中,自然地产生学习兴趣。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留意的不足

这一教学方式在具体操纵的过程中应留意:首先,这一教学方式是在建构主义论述指导下提出的,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和帮助作用,对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虽是同等中的首席,但是也要对教学起一定的制约教学论文作用(并不是直接起作用),要适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节和引导。如在钱梦龙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放弃对学生的教学引导,放任学生无组织的讨论,而是适时提供给学生两篇阅读材料,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空谈。其次,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开放性的不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谈论,比如“围绕‘假如地球没有了绿色植物’这一话题展开想象”,而不太适用于语文知识、语文基本技能等这种较系统的内容的教学。同时,这一教学方式在实施时必须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接受水平,尽最大可能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和探讨欲。
注释:
[1][美]M·P·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5-216.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83.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曾鸣.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供支架[J].语文教学与探讨,2005,(3):5-6.
[4]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何更生,吴红耘.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美]M·P·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刘晓蓉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41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