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场”营造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18174 浏览:823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场指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共处于同一时空的语文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文本、教学环境之间形成的相吸相引、相聚相合、相融相汇、同构共振的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时空。教学的“场”具有激励功能、感染功能、调控功能、凝聚功能。场效应的发挥一般经过积聚、释放、共鸣、制约教学论文等过程。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追求这种幸福可感的状态。
【关键词】教学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营造
语文课堂上,不少师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教师的语言、教学手段、教态达到美的境界,当学生处在自愿自觉、自主自信、欢快愉悦的精神状态,当再现、赋予和创造了文本形象的美,当师生的生命世界和文本的生命世界相互交融,达到和谐共振,他们的心灵必然完全开放,身心完全沉浸其中,情感被强烈震撼着,心灵被深深沉醉着,思绪超越了现实中的一切,进入到无穷广阔的时空。在这样一个时空,师生必然高扬着自由的创造力,挥洒着强烈浓郁、动人心扉的情感,知、能、美、情、趣必然能互相引发交融,教师必然能发挥圆熟的技能技艺教学论文,以新异、多变、丰盈的形式,去“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教学场具有激励功能、感染功能、调控功能、凝聚功能。“场”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空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感的幸福状态。“场”的效应有强弱之分,我们应该发挥聪明,按照语文课堂教学规律,努力进行教学场的营造。

一、“场”能的积聚

“场”具有能量,教师、学生、文本、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场能。教学场的形成,是各种场能的有机的叠加、对接、融合。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之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场能量,以而产生最大限度的场效应,获得最佳功效。

1.课前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的师生联系是教学场形成的重要条件。上课和写文章一样,需要一个好的开头。教师课前与学生真诚、自然的交流,将会点燃学生积极思维、踊跃介入的火花。

2.尊重学生,兼顾学生阅读的期待

好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言语结构,对学生产生阅读召唤。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对学习期待会有所不同。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当老师的导向与学生的期待相同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反之,则会产生排斥作用。

3.巧设话题,再现课文语言的情境

创设真实可信,适用、适宜,新奇奇异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对情境的创设和操控能力,让学生在生活的语文和语文生活中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

4.追求陌生,增加言语形式的吸力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陌生化”有利于打破学生的审美定势,激发学习的动机。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打破文本叙述常规,对文本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易增加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课文“说了什么”,更应关注课文是“怎么说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文中的言语形式保持敏感,尤其要引导学生重视那些“陌生化”的语言。那些“陌生化”的语文,往往隐含着语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与品味。

5.借助媒介,放大教学场能的效应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体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对于优化情境、放大教学场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媒介的使用,要与文本情境相契合。

二、“场”能的释放

语文课堂上“场能”的释放,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阅读期待为动力,与文本进行富有特点的“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文本、媒介等各种场的能量的膨胀、加大、凝聚,形成教学场巨大的结构张力,然后通过一些途径得以释放。

1.对话教学,实施灵魂介入的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阅读,它是在师、生、文本之间,通过交流和对话来进行知识的传递和掌握的。这种传递,不再是一种单向的传递,或是学生的被动的吸收,而是围绕文本所传达的相关知识点,由老师引导学生去关注,激发学生主动地置疑,师生共同去探究,去解决疑问,并营造自由、活跃的思索氛围后形成的一种“聪明的相通”。人的灵魂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周游,并在这周游之旅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2.唤醒介入,展示语文学习的魅力

教育应是一种唤醒,它唤醒学生的荣辱心和求知欲;教育是一种关爱,它关爱学生的终身幸福;教育是一种发现,它发现学生的生命之美;教育更是一种展示,展示形象之美。展示思维之美,展示气度之美,展示人性之美。

三、“场”的共鸣

某一特定的点上交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犀相通,也就是情在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内,当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成为一种常态,当文本的内容不由自主地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当老师的提问情不自禁地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索和置疑,当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得到师生的认同,当知识、能力、思想、感情、情趣和美感在师、生、文本之间传递、感知、感动,就连旁听的人都被这堂课深深吸引的时候,阅读教学的“场”就形成了。师生的情感主动融入文本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甚至三者的情感能在感的共鸣,以而,形成了一种大家都可感知的一种感动,一种魅力,那应该就是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场。它是一种力,是一种吸引力,这力的有着也许无形,但可感,它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感应力,这心灵包括:老师的心灵、学生的心灵,还有文本的作者注入到作品中,并以字里行间折射出的心灵之光。这种心灵之间的共鸣可以让彼此感受到一种愉悦、一种震动,这也许就是教学场的魅力所在。

四、“场”的制约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的建构,不仅要善于激发审美场活力因子,还要运用和掌握各场“场流”的节奏,以而令“场流"按照教学目的出色而完美地运动,使审美场的节奏达到和谐佳境。

1.制约教学论文情感,形成情感节奏的波涛

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感氛围、以情传情、以情、以情育情;善于捉住课文的关键词语、情节的部分,寻找情感的爆发点,以形成波涛起伏的情感节奏。师生的感情随着课堂教学场的变化而发
生着起伏。

2.锤炼语言,教学语言的抑扬抑扬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经过锤炼的。优美的语言动听动听,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轻易入耳入心。优美的语言诉之于听觉,应当音量适度,语速恰当,语调和谐,应该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学气味浓一点。根据需要,或淋漓尽致、愤慨激昂,或委婉曲折,娓娓而谈、或平和舒缓、或婉转生动、或简洁有力、或动人心扉,多种语言交替使用,富于变化,节奏鲜明。

3.把握节奏,呈现教学结构的起伏

于漪说:“课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需要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想兴奋起来,课中要张弛结合,学得愉快,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绕梁。”既以整体着眼,又以局部把握,既突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又体现教学结构的层递和灵活多变,环环相扣,起伏有致,颇具教学结构的节奏美。学生的学习活动消息结合,既让学生有机会自由发言,积极“对话”,主动地介入教学活动,以营造紧张亢奋的气氛;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习心理需要,有意营造一个静静思索的“场”,给学生相对松弛的机会,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展开遐想。
参考文献
[1]梁长春.李国清.语文教学场论.天中学刊.2001,8.
[2]吴雪萍.由于有“你”才美丽.教学月刊.2009,4.
[3]李如密,丛英姿.教学审美场及其其营造对策.江西教育科研.2007,6.
[4]张杰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三维教学场力.考试周刊.2007,28.
[5]吴凌云.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的美学属性.现代语文.2009,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