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愉悦式教学中“愉悦”解读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18669 浏览:821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以愉悦心态为手段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感受生命体验的过程,感悟生活的过程。

三、简单化、形式化:对于愉悦的误读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愉悦”的内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愉悦是一种内蕴理性精神的个体性积极情感体验。是有效学习的伴随状态。理性是愉悦的公道内核,因此愉悦式教学除了要规避仅仅将愉悦作为工具的工具式误读外,还有规避对于“愉悦”的简单化和形式化的误读。
简单化体现为缺乏对批评和惩罚的正功能的熟悉,以为批评和惩罚会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乃至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因此教师对学生不敢批判与惩罚。学校、课堂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些必要素质包括文化、人品、情感等都要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在学校,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使他们情感满足的虚拟环境,而在社会中情感失意、打击又常常在所难免。理想与现实常会有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与复杂性是情感产生波动和不平衡的一个重要理由。很多备受教师关爱的“优秀生”常常感到内心孤独,情绪焦虑,到了大学阶段以致轻生的也屡有发生。学校中有必要引进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情感的韧性,让学生学会坚强。因此,对于“愉悦”体验的追求不是以满足学生外在的感性需要为目标的,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介入复杂的学习历程,在知识丛林中探寻,才能获得我们所理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愉悦体验。
“愉悦”的形式化误读体现为教师仅仅(留意只是仅仅)通过音乐、图画、表演节目等形式激发学生介入的热情,追求课堂的气氛活跃,但这只是适应了学生情感中固有的东西,并未提高学生情感的水平和层次。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不能仅仅是满足学生最基本的愉悦需要,更在于提高这种欢快感受的情感水平和层次,通过教育引导、进展学生的情感,不断增加情感的新质、提高情感的高度。一个婴儿我们可以说他欢快,但不可以说他愉悦,由于愉悦是一种加入了个人意识的欢快情感,是可以言说的,同时也是需要培养的高水平情感体验。由于“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假如轻视这方面的教育,就会使整个一代人全部生活中的相应情感、道德回到原始的野蛮状态中”。
参考文献:
[1][2][美]杜威著,王承绪译,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9、131
[3][苏]A.鲁克.情绪与个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68
责任编辑:星 曈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