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刍议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2693 浏览:66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培养语文能力的四项基本功,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进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量。

一、阅读习惯的培养是第一要务

1、在阅读中培养体感知、把握主流、激发思维的习惯。以熟悉的一般规律看,首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笼统熟悉,然后进入到对事物局部或细节的熟悉,进而进展到对事物结构的熟悉,最后进入到在更高层次上的熟悉在一气呵成读到底中整体把握阅读内容。在语文阅读练习中,经常碰到学生“滞读现象”,学生一看到文章篇幅较长或语言信息传达的事物皆为新生事物而有陌生感时,学生往往产生烦燥不安情绪,导致学生读不进去或“走马观花”,以至不能或不能正确获取语言信息,更谈不上正确解答关于阅读的练习不足——这也是阅读兴趣不高的体现。假如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却无所察觉而津津乐道于答案的浅析或忙于赶进度,这样的练习是不会有收效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读书养成一气呵成读到底的习惯——要有耐心、一丝不苟地通过阅读感知全文的有用信息。在平时阅读练习时,拿到一篇文章,不管篇幅是非,首先要有时间限制,严格要求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一气呵成读到底,哪怕有不熟悉的字不明确的句都可以“跳过去”一气读完,达到迅速整体感知全文大概内容的目的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作记录的习惯。阅读是有策略的,把这些策略变成习惯,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高了。“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呢?关键性字、词;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阅读与写作的经验之谈。的确,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记,随时记下作品里精美的片言只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样,课外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是个性化的自由阅读过程。学生如能把自己与作品、作者之间心灵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个中滋味随时记下,这就是心得,也是一种创作。由于读而有了写的动力和材料,由于写更渴望读。这样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有帮助。所以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养成边读边写的习惯。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小结整理的习惯。这一习惯往往被初中生忽视,阅读过后不会加以小结整理。故而,影响了阅读效果。笔者以为小结整理就是把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再梳理一遍,好似新课上完后,回家及时温习巩固一样,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小结整理是阅读过程的补充和延续,对阅读有巩固提高作用。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经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语文教师,更要想方想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指导他们选准读物,教会他们课外如何广泛阅读,使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4、培养初中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浅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学生的各项语文练习,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堂上就少了自己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学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
5、培养初中生边聆听边思索的习惯。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故不再赘述“写”。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初中生都能做倒的,但课外的聆听、思索则为我们平素所忽视。胎教的流行,证实人类对世界的最初熟悉始于听觉。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索身边一切“声音”的习惯,以中获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点

1、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要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以读书为乐事是阅读的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勤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首先,激发兴趣,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多读教材,把握语文的思想蕴含和文化内涵,做到阅读认知教学、智能练习、人格教育的结合与统一。其次,理性升华,阅读是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继续精神领域的遗产。前人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交到我们手上,接受这份礼物,在短时间内了解吸取中华几千年精神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熟悉历史,审视历史文化。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断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熟悉,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品味。再次,以读为乐,学生在阅读中有了很多收获,受到了成功的鼓励,作为熟悉主体的价值和潜能,让学生自己去品尝,去领悟阅读的乐趣,经过长期的阅读,经过不断地劳动最后是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这种乐趣中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2、发挥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学生的阅读是教师永远不可代替的,教师只能以阅读策略、阅读技艺教学论文、阅读内容上加以指导或引导,充分让学生去感知、发现、辨别、理解到再熟悉的活动过程,以而让学生达到阅读的个性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以课内到课外,以课本到书库,以学校到社会,博览群书,通观社会,汲取丰富多彩的文化乳汁。
3、指导学生质疑。阅读的重点不在读,而在专心思索。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不断地穷尽其所以然。完整的阅读过程是感知—感悟—理解—评价—再创造过程。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作为精神的享受,作为对美的追求,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学会思索学会质疑。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大胆思索,敢于质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其次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思索方式或思维方式,充分发扬课堂,给学生思索的权利,创设和睦、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索独立化、个体化,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和人生积累去思索,去理解,以获取更多的更高层次的知识以及人生感悟。
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阅读进程中,充分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大胆新奇的想象联想等思维方式,让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寻求发现不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观念,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进展的进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思维习惯”。阅读归根结蒂是为了创造,以阅读中获得感悟,超越了自我是革新教学论文,超越了前人是创造。要做到继续而超越,鉴戒而革新教学论文。因此,阅读创造是熟悉的质的奔腾,是不断想象的心理反映和批判性思维的反映,是高水平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
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教学耐心,教育创造,并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与协调学习相结合,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