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4438 浏览:153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上风,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由于阅读教学中的一篇篇文章所体现的客观事物都是同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意志交融在一起的,他们往往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教者应精心挖掘语文课程中的美育因子,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获得审美能力。下面笔者就以“文字”和“文章”的角度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汉语言文字具有乐音美

汉语语音富有音乐性,具有乐音美。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总体特点是以形表意,汉字形体优美,音、形、义结合,具有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等特点。汉语词汇其语词结构有双音化倾向。汉语语法上,它属于浅析性语言,词形变化极少;词序和虚词十分重要,是表达语法作用的重要手段;量词十分丰富,有十分丰富的语气词。语篇方面,信息冗余度大,作用灵活。语用上,贴合情境,意趣悠远。如可以说“白人”“黑人”,却不能说“黄人”,只能说“黄种人”。又如,“在语感锐敏的人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义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夏丐尊:《文章章法》)

二、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是好的美育素材

(一)文章的内容与审美教育

文章的内容构原因素包含题材、主题等,以此切入可挖掘出一系列美育因子。
1.形象美
作家用生花妙笔在其作品中将各种形象勾画得活灵活现。《荷花》中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花瓣儿”“全展开”“花骨朵儿”,真是采丽竞繁!《燕子》中的燕子有的斜飞,有的横掠。好潇洒;黝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好俊丽!尤为生色的是众多的人物形象,《雨中》的少先队员,司机小伙儿,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过往行人,一个个的心灵多崇高呀!教育者要启发诱导,使学生能够以这些形象中得到心灵陶冶,产生敬仰之感,不仅会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以光辉形象为榜样,自觉地去追求心灵美,多做有益于人民的事,这在他们一生中将受益无穷。

2.社会生活美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它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集中,具有巨大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美对人们的感染和熏陶更强烈。如教学《雨中》,那在雨中忽然发生的又迅速结束的故事,展现了多么美的社会风尚和人物心灵,值得我们去学习。学生通过学习,领悟他们的精神美,以而激发起他们对于人格美的向往与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实现心灵美与形体美的统一。

3.自然景象美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条件,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审美教育的内容。比如:《燕子》中的“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地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这都体现了自然的美。又如《草原》作者老舍描绘了大草原的蓝天、碧野、小丘、羊群,展示了大草原天高气爽,一碧千里的美丽的画卷,给人秀丽美的感受。

(二)文章的形式与审美教育

文章的形式构原因素包含结构、语言、体裁等。由此切入也可挖掘出下列美育因子:
1.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受其语言美。如散文语言的优美、小说语言的生动、诗歌语言的凝练、议论文语言的严谨、说明文语言的精确、记叙文语言的平实等等。如《燕子》一文的语言就很优美。“黝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生动形象美;一个“落”字,描写出燕子的轻盈、灵巧;一个“痕”字,勾出电杆之间连着电线很高的情境;“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简洁而又凝练。
2.结构美
每篇文章的取材、剪裁、布局、谋篇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教者应启迪学生去发现、去欣赏。《荷花》第四段宕开一笔,不写荷花而写自己的感受,这感受又更加凸现了荷花之美,可谓曲径通幽而又呼应有方,结尾段又以沉醉中醒了过来。这样的布局、谋篇是何等得高妙。
3.风格美
每篇作品都有它独特的风格,这风格是由作家的主观个性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点所形成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风采。尤其要留意的是在教学文学作品作阅读材料时,更不能忽视其风格美。因此,教学《雨中》莫忘品评其壮丽与疏密;教学《燕子》莫忘赏析其精巧与绮丽;教学《荷花》假如不玩味其壮丽与奇变,实在可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