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13341 浏览:569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成功的一种强烈愿望,有兴趣,学习就会进展迅速,保持率也很高;而“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所以笔者以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语文效率兴趣
高中生之所以对语文学习特别不感兴趣,是由于形成了语文学习的边际报酬递减效应。边际报酬递减效应是经济领域的一个概念,是说投入与产出之间在达到效率高峰后,再投入就会产生边际报酬递减效应,即投入越来越多,产出的效率却越来越低,甚至会产生负效率。语文学习是一个开放系统,人以一出生就在接受听说练习,进入学校学习,不仅在初中毕业以前进行了较系统的听、说、读、写练习,学习了较完备的语文基础知识,而且影视报刊、人际交流、各种活动都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一定影响,其它各科的学习也含有语文学习的因素,故学生在初中已达到了语文学习效率的高峰期,进入高中后自然产生边际递减效应。高投入而低效率自然无法使学生产生兴趣。在高中要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就必须加大投入:增加学习时间以增加知识的质和量,或在不增加时间条件下增加知识的质和量。高中科目多,难度大,要靠增加时间不现实,即使是靠冲击其它学科获得了时间,而且也提高了分数,但以效率的角度讲,依然是低效率的,学生也必然毫无兴趣的被动学习。故最好在不增加时间的条件下增加知识的质和量。课本知识是固定的,要增加知识量就得把学生引向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增加质量得靠老师的科学讲授。
要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课堂扩展阅读,即每周用一至二节语文课时间来开设课外阅读课。实践证实,学生对课外阅读极感兴趣。课外阅读的内容十分广泛,切合高中生求知欲强烈的心理需要;课外阅读的内容新鲜多变,切合时代和学生生活需要,使他们觉得学了有用;学生可以选自己有兴趣的来读。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高中学生不爱学语文,与教师的讲授不得法也联系甚大。语文由于综合性特强的特点,轻易形成温习旧知→引入新课→先容作者和背景→学习新字、词→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浅析写作特点→归结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布置作业这样的比较固定的教学方式。结果不该有的教学环节、不该讲的教学内容占了大多数课堂教学时间,且多用灌输法,无法使学生产生探讨知识的乐趣,当然也会因厌倦学习而使教学内容印象模糊,以而巩固率极差。这就必然造成教学的低效率。低效率既是低兴趣的理由,又是低效率的结果。笔者以为,讲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讲解的生动幽默固然是一个理由,但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索。爱迪生说:"不下定决心培养思索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这是以学习者的角度阐述思索与乐趣的联系。以教的角度讲,要引起学生兴趣,就必须促使学生积极思索。
怎样才能通过引导学生思索以产生兴趣呢?笔者以为,教师的讲授要符合高中学生好曲折、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
好曲折,决定了我们不能将教学结论灌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去通过探求获得结论;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要曲折多致、引人入胜。
学生介入教学活动灵活运用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轻易激发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和获取成功感,以而提高学习兴趣。教学程序曲折多致本身就将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探求知识的过程。好奇,是智力进展的动力,满足了学生的好奇,智力水平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思维世界的进展,在某种作用上来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要切合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以两方面来组织教学:
一是要精心设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高中生不喜欢语文的理由之一在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水平,自以为一般文章一看就懂。假如能以平淡处设疑,引出出乎学生意料的结论,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事实上语文课文大多是传统名篇,看是平实朴实之处,恰巧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而且一些粗看没有疑点的地方,一经特别提出,会令人疑窦丛生,以而激发学生探讨的好奇心。
二是讲授的角度要出乎学生的意料。
好胜,就是要激发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熟悉活动。教学要获得成功,不仅要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高中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理由之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满足于对知识的浅尝辄止,而事实上"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未被熟悉的东西"(福楼拜)。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引导他们打破满足感,以深度和广度去熟悉那些未被熟悉的东西。
要做到熟悉有深度和广度,可以以两方面努力:
一是教学要引导学生以知识的纵横勾联去熟悉学习对象。知识的纵的勾联是指引导学生用旧知求出新知,理解旧知和新知的承接性和差别性;知识的横的勾联是指要理解知识内部之间的联系。
二是以多角度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由于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其作用十分丰富,加上作者的主观理解和时代的变迁,有的甚至超过了作者当时所要表达的作用。教师对课文无论讲得多么出色绝伦,都只能代表教师讲解时的感受(更多时候是教参编写者的感受),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的限制,或许赞成你的感受,但不一定能转化为他自己的感受;或对你的感受不知所云;或他们的感受根本与你的不一致。所以教学中不宜由教师越俎代庖,用自己的感受去代替学生的感受,而应通过激励学生的好胜心,通过组织讨论、辩论让他们自己以多角度去感受。这样的感受才算是学生自己的,而且众多的学生的感受也会相互启发,以达到熟悉的深度和广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学生的兴趣来源于学习材料和教师的讲授。以学习材料的角度讲,只有引进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感到有兴趣;以教师讲授的角度讲,既要生动,更要留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索以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将间接兴趣转化为更高级的直接兴趣,即对语文学习本身感兴趣。假如不留意培养学生兴趣,即使提高了学习分数也一定是低效率的学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