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3318 浏览:109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曾有调查: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是什么,语文列入众多学生的首选。学生厌学语文,除了自身学习品质策略上的不足,没有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更多的理由是教学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没有很好的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科学、生动的语文课堂,使语文学习变得无味,成为学生厌学的一门学科。对此,本人做一些粗浅探讨,希望能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简化语文课堂设计,做到信息处理上的删繁就简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很敬业,每一篇文章都要进行不厌其烦地进行作者及相关作品先容、解词、浅析中心内容,总结主题及写作手法等。阅读文章,核心在于提高阅读能力和丰富人文素养。先容作者有时候是必要的,但要根据考点,或根据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地位,或理解文章的需要。解词也要因词而论。另外浅析中心内容,总结主题及写作手法也不必课课俱到。我有幸听过教育大家魏书生指导的一堂语文课——《孟子·梁惠王上》。他对这一堂可得处理为:知识重点为一个词,一句话,一个不足。教学中贯彻始终的是读,辅助的是说。没有很繁琐的细节,没有大量的知识教学,教学效果非常好。这种对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值得学习的。

二、提高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天天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练习的又是学生的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自然要求语言质量语言魅力超出其他学科教师。语言要有艺术性,要言辞得体、规范,言简意赅而含义丰富。学生爱听,学生耐听。语言要幽默,但忌讳贫嘴。语言通俗但有趣,耐听又耐品。幽默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精神上的放松,激起学习兴趣。
教师语言口语化,不要咬文嚼字。生活口语面广,内容丰富,易懂有趣,富有生活气味和艺术趣味,通俗的口语表达更加生活化,更加亲切、自然、流畅,也更加易于为广大听众所接受。很多口语短小而精悍,活泼而不失严肃。很多作家写作,都曾深入民间,学习口语,来要学习和积累优秀的生活口语,使作品更接近生活原貌,更富有艺术效果。教师虽不是作家,但教师也应广泛学习和吸收生活中的口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灵活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三、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出课堂

“生活是文学作品素材的唯一来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走进大自然,感受自我,一直是我给学生布置的全部家庭作业。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对于现在课业繁重的初中生来说根本是做不到的。但是留心身边的生活和自然,用来丰富学生的阅历,积累写作素材,增加见闻,开启聪明,是很有帮助的。这也是实践大语文观。“社会是一本大书,一本比课本更广泛、更出色的大书”。睁大眼睛,积极发现,阅读人间悲欢离合,关注身边人的命运。让书本中的故事在生活中再现、复原,让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生活中得到展现。通过有意识、有目标地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使学生的课本阅读和社会阅读得到紧密的结合,不仅要在学生书本学习中下功夫,也要在指导学生在生活总学语文下功夫,找路子。指导写作时,认真浅析教科书倡议写的作文,那些题目符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符合的可写,不符合的不要委曲学生写。更多的要让学生所写的作文来源于学生现实生活。

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培养学生表达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进一步让习惯成为自然,使学生乐意读和写文章。学生的表达习惯来源于日常学习中的练习。阅读教学中“说”这一环节,是帮助理解和掌握学生理解与否的重要策略。语文课中,把时间真正给学生,让学生畅谈阅读理解感悟,谈句段理解,谈写作意图,谈编排意图,谈学习收获。这既是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主体性,也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自学能力,为今后自学、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以心理学上的角度出发: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主角,都渴望体现自己,都希望自己的意见得到别人的肯定。教师把学生说得比较深刻的、有个性的见解,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其他学生中推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能够找到体现自己的舞台,找到一定的成就感,就乐意说。教师在大量练习学生口头表达的同时,适时少量地让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学生也就没有厌烦的情绪。(作者单位白河县宋家低级中学)责任编辑杨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