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18196 浏览:82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就美的内在作用而言,肯定不能和漂亮、帅气、酷等词等同,由于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美”,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并没有明确的解释,只是罗列了一些词条,对这些词条作了较详尽的解释。所以我们有必要给他组一个词来进行讨论,就学校的功能而言,是一个教育机构,是塑造人的场所,所以,我们要讨论的是“美育”。美育,简而言之就是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在《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以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它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爱美、爱艺术的兴趣,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生活情趣,培养健康、积极、高尚的思想情感,使受教育者不仅学会存活,而且学会审美的存活。

一、情景设置留意美

第一,利用教学挂图。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现在各学校基本上都给各学科配有教学挂图,其中也包括语文学科。据我了解,现在各学校里的教学挂图的利用率最高的是生物学科和地理学科,其他学科的教学挂图基本上无教师带进课堂。一是嫌麻烦,另一个理由,也是最主要的理由是教师以为挂图的作用不大,对教学没有多大的帮助。实在,只要我们提高熟悉,教学挂图在我们的辅助教学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设置音乐场景。音乐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灵活运用音乐资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品位。新课程语文教材中很多文学作品,其情感和美质往往是内涵的。这样,在品味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可根据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特点,辅之以情感内涵与之相近的音乐,创设一种和谐的情感意境,渲染出浓郁的审美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二、课文中蕴含的美

第一,优美的结构。文章结构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框架,就像框架式的房屋一样,组成一幢房屋需要先用钢筋混泥土筑成房屋的框架,然后对房屋的内外墙进行填充装修,这样才能组合成一间一间独立的房间。好的框架所构成的房屋才能结实、美观,文章好的结构才能显示出审美的价值。而我们的语文课本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反复推敲,认真编排的,可以说每篇文章都是精品,文章结构当然是经得起考核教学论文的。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以总体上来看,作者是按照行动路线在安排结构,但就某局部而言,作者安排又具有特点。在先容纪念碑上的十幅浮雕时,既照顾了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同时又是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安排,也符合作者瞻仰纪念碑的行动路线,结构安排井然有序,使人产生美的享受。
第二,优美的语言。语文课本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鲜花。假如我们能以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对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美好的情感。对文章的审美,不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对词句表相的理解,而应结合作家的个性与写作时的特定心境,帮助学生深入浅析和发掘课文中的内在美点,揭示作者通过描写美景或形象美等各种客观美所体现的深层性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充分领悟文中思想情感的美,达到以情化人的目的,使学生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得到陶冶,很自然地进入文章的美感世界。反映社会美的文章在语文课本中俯拾即是。众多的形象美能引起学生的仰慕、敬重之情,进而去模仿、追求和学习,创造出新的社会美。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们这些人的身上体现的是人性的品质和情感,体现的是人类追求进步时的苦难、磨练和奋争,体现的是一种坚强和不屈的精神意志,他们带给读者的是一股强大的心灵震撼力,促使读者以他们身上汲取精神的人性的气力,这正是课文的美育教育目的之一。
俗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向往美、欣赏美、创造美伴同每一个人,贯串人类社会始终。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的重要基地,它的实施应遵循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智特点,循序渐进地推进。心理探讨表明,美的事物往往引起审美主体强烈的审美愉悦。因此,作为教师应牢牢捉住“文质兼美”的好文章,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美的乐园,美的王国,使其感受美。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美,富有情感性,无论导语、过度语、结束语,都应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如涓涓流小溪流淌于山涧;其次,“文章不是无情物”,要用文章的意境和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一篇文章往往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而这些艺术品往往被我们语文课堂肢解的支离破碎,学生的思想共鸣、情感的熏陶、美的陶冶无人谈起;再次,重视审美主体,夸大主体能动作用;最后,课堂美育还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总之,我们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优美的文学语言人手紧扣教学目的,捉住文章的特点,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评价美;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用作文的形式去描述美、创造美。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美育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认真去领会,认真去把握,就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美的环境,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