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灵魂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8038 浏览:319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以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提高学生全方位素质,是教师教好语文和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世界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就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我以为应以以下一些做起:

一、要提高自身素质,力求博学多才

学生最喜欢有学问的老师,多才多艺的教师不仅在教学中有更多的主动权,而且也轻易获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语文教师要博学,要当“杂家”。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协调师生情感的需要。现在中学生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假如教师“孤陋寡闻”,就很难与学生协调情感,形成共鸣。
著名的教育学家夏沔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芽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的确,不通情难以达理,不育情难以育人,语文教学是一个披文入情的活动,是一次生命对话、情感交流、聪明碰撞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上获得成功,就必须重视实施情感教育。

二、尊重学生,创设氛围,激发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教师应遵循这个规律,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要让“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要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倡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你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有了感情,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才能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以而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联系。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拨动情弦,创境激趣,精心设计导语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夫之讲“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可见情与景是统一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有着的情境,以而使学生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使学生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其中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导语的设计,争取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顺利走进作品,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去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能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外,还担当着陶冶其情操、培养其良好的情趣的任务。他总是会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字、画面的理解揣摩,充分挖掘文本中蕴涵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精心设计好导语,当好学生的导游。以而使学生在和谐活跃的情境复兴致盎然的去探讨、解疑,既以感官形式上,又以内心深处感受“情动而辞发”的各个方面。

四、构建对话平台,拓展思维空间,达到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不是独立的,也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以外的,它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贯串于语文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显现于听说读写及实践活动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不仅要捉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不囿于读读——议议——说说——想想这个浅层次上,还要捉住文中情、作者情、自我情、社会情的四位一体的联系桥梁,构建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侧重于诵读吟悟,把平铺直叙的文字化作立体的形象,以而体味作者的喜怒哀乐。在迁移练习中,可构建与作者对话的平台,或赞扬,或驳斥,或补充材料,或倾吐心声,让学生自由倾吐情感,尽情发挥才华。如学了《游子吟》一诗后,可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封书信给自己的妈妈,以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学了《两小儿辩日》,可写一篇随感式日记,论述人不可能全知全能、没有必要嘲笑别人,或者论述人不应迷信权威,要敢于像两小儿那样向权威挑战等。
总之,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堂更是情意交融的独特时空。在课堂中只有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在入文入境入心之中将文字蕴含的情感激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中心潮起伏,澎湃,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实现生命与语文的共同生长。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