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与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6894 浏览:229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中的“情”包括:教师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其中教师的感情是联结作者和学生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学中,只有教师自己胸中燃起一团火,才能点燃全班学生的一片火,才能产生一种感染力和吸引力。
为此,教师要先进入角色,努力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到“身临其境”。中学语文教材范围很广,以时间看:有远古的,有现代的;以空间看: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以大海到高山,以地面到宇宙,无不涉及;以内容看: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无所不有。总之,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空间有较大的间隔,要把学生带到所描写的情境中,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细心揣摩作者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被课文的人情美、言辞美所感动,没有这种情感的积聚也就不可能倾情,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教授《三峡》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要自己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才可能将潜藏在课文中的情传给学生。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品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策略,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涛,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进展学生的情感空间,进入角色,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反之,老师对教材之情缺少体验,就像一个没有进入角色的演员,再怎么表演,也不能唤起观众的情感。
另外,老师的语言要布满情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借助语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沉浸在布满情感的境界中。首先,通过范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中很多文质兼美的好课文,通过教师示范性地诵读,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次,通过品析词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范读,只是学生进入作者情感境界的指路灯,而要真正的进入,还要等待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以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情感,进展学生的熟悉能力,使语文课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再次,通过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具有很大的弹性,如时代背景的先容,知识的补充,信息量的拓展,都为教师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充分把握,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通过教师设计的描述语、过渡句和总结句,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火索,教师正确、简练、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表情应是丰富的,通过教师富有的讲解,使学生获得真切,动人的感受,并由此而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最后,教师说话的语调要富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说话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抑扬,语气的丰富变化,听起来非常舒适、动听,同时,教师要将真诚的微笑带进课堂中。
总之,语文教材作为一种载体,不仅承载着语文知识内容和结构。而且蕴含着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并且使这些内容得以保存和进展。语文教学据此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断深化学生的审美感觉,形成审美特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