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28558 浏览:131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年来,世界各国所推动的教育革新教学论文,几乎都把营造阅读风气、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作为重点。在孩子的学生时代为他们铺设一条经过阅读而成功学习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要用这些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料滋养学生,教师积累的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条奔流的大河。要以语文教材里的选文为“点”,以此作“线”的延伸,作“面”的拓展,形成自己的“知识宽带网”。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相当多的学生一看见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文章。刚开始时应立足于课本,在课外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渐渐地,学生再满足于和课文相关的几篇文章,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课本之外丰富的大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甚至要求每一节课,我都能向他们先容新书、好文章。于是作为教师的我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搜集一些文字优美的精致散文,道理浅显的哲理散文,推荐给学生,使他们不仅感受到美,还以中获得为人处世的策略,以而逐渐地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熟悉到课文的世界是如此广阔、美好。稍长一段时间后,我再慢慢加入一些内容比较全面,说理比较透彻的文章。这样循序渐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策略

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策略,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在学生时代《红楼梦》我至少读了四遍,并做了厚厚的一大本笔记。记得读第一遍时,我把书中的诗词跳开看,懵懵懂懂,但觉得不过瘾,有的章节要看第二遍。于是干脆重新看过,待看完第二遍,对书中人物颇多同情;再看第三遍,常常陪书中人物流泪;到第四遍时,则一唱三叹,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有时竟至失声……这就是常说的阅读过程中的“三读法”,即粗读、熟读、精读。粗读时先读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熟读时,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在不懂处画上符号,以便读完全文后弄清弄懂;精读时,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思,欣赏品味出断,体悟写法。
当然不同的作品,不同的阅读目的,所采取的策略也不同。一般性的报刊杂志可一目十行捕捉信息,开拓视野;对美文佳作精读、细读、研读,品其精华;对科普知识、时文杂论则应偏重于理解思索性阅读。“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只有教会学生阅读的策略,才是真正授人以“渔”了。

三、拓宽学生阅读范围

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努力拓宽知识面,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东西是绝对不够的。因此,我首先为学生订阅了各类书报;同时,我还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自习课开展“自由阅读”,让学生在法定的时间里放开心情,放开眼界是进行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健全人格。

四、让学生实现读写结合

我要求学生必须“逐日指定时刻读它,读时不放过一个字,读完一部再读别部。想抄录的随读随抄。”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了自己的摘抄本,摘抄精美文句,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感受。同时,我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记读书笔记的策略,要求学生以阅读过的书籍中记下摘要,并表述自己在读书中的点滴感受,不讲求形式上的完整,也不要求内容上的联系,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有感而发、旨在达意。开始时我要求学生一周写三篇,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到五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不再将写作视为学习负担,学习气氛空前浓厚。我还定期也将一些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范本,让大家传阅。
只有不断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知识不断注入活水,才能让学生多多凭借阅读培养并进展审美能力和革新教学论文精神,语文教学才能布满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