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10638 浏览:441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文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体现,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和观察能力、浅析能力的综合练习。作文教学是一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叙事、抒怀、议论、说明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记叙描写能力。假如能够把作文教学策略运用于古诗教学中,或者说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这不是达到学习运用语言的目的了吗?本文力图寻找出这样一条途径为小学高年级的语言教学提供若干思索。

一、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

1.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在小学阶段,最初是书面语言落后于口头语言,但是以二三年级起,书面语言就逐步遇上了口头语言,到四年级,书面语言就可以超过口头语言水平。
2.小学高年级作文的一般进展走势大致由不切题至切题,由切题至中心突出,由自然的开头结尾至多样化的开头结尾,由不分清段落至逐渐能分清段落,由只会用简单句至会用复杂的复合句,由平铺直叙不善表达思想感情至能够初步的借物抒怀。

二、古诗作文化的几种形态

1.扩写古诗。

小学生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把语言写明白,写通顺。把古诗做为写作的对象,限制了儿童选择的范围,解决儿童写作时候的偏题不足。大凡要扩写的古诗,先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其含义,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这使得学生在扩写过程中避免出现对古诗内容不理解的不足。学生知道古诗的作用后,把自己的理解用笔写下来,便成了一篇文章。这不仅巩固了学习古诗的效果,而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使他们对古诗的印象大为加深。学生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过程转化得到了实现。值得指出的是,扩写与翻译有所不同。扩写是翻译程度上的语言加工,已经是高于“改写型言语表达形态”了。它不仅仅只局限于在教师提供的翻译上加上一二句话或者是一二个词,它可以加上作者的感受,这种感受表达的句子只要能使作文内容连贯,过度自然就行了。

2.改写古诗。

改写古诗形式灵活,可以以原诗出发进行改写,也可以跳出原有的诗歌改写,但是无论哪一种的改写都要依照原诗的文风,依照原诗的结构布局,依照原诗的主题中心。以白居易的《草》为例。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的第一句讲野草长满了整个草原,第二句讲野草生长规律,三四句讲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先是记叙描写,然后议论抒怀。后两句用来赞美一切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点明诗歌主旨。
(1)增加内容
学生在改写时,必须先找到改写的突破口。在这首诗歌中,学生是想以描写野草蓬勃茂盛生长的样子为主呢,还是想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呢?待学生确定某一方面后,便可以有所侧重地进行写作。以前者为例,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描写辽阔的草原、枯黄的草地、野草的长势、甚至是作者身临其境时的感受,然后议论抒怀,按照古诗的布局娓娓道来。
(2)转变内容
还是写野草,歌颂它的生命力,只是换一种情境,换一种场合。比如说,可以先描写门前的几株野草被石头碾断了,然后是忽然有一天又发现它们摇曳在微风中,青翠欲滴、风姿依旧。这样改写,还是吻合诗歌的布局,中心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换汤不换药。假如再做深层次的加工,我们还可以把野草置身于悬崖峭壁之上,推测它的来历,描写它的近况,设置一个野草将近死亡的场景,然后笔锋一转,它又兀然出现,生命力极强。无论是哪一种写法,还是不能离开作者的写作方式以及主旨。这一点在“古诗作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

3.缩写“自然作文”

诗歌之所以朗朗上口,是由于它的短小,对仗工整,语言具有节奏感,具有韵味。流传广泛的诗歌中的很多字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思索,深思熟虑的。“临安一个字,捻断数千茎”。小学生写了一定时间的作文之后,通常会出现语言罗嗦、重复的毛病。可不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写诗来避免或减轻这种毛病呢?现在很多儿童刊物里已经出现了儿童诗人的作品。因此,这可以说明小学生以课本或者自己的文章为对象,把“文”缩成“诗”。一定时间的锤炼,会使小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词语凝练、句子写精的意识,那么,缩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诗歌作文化”的作用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教学在我国古代是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对儿童来说,学习诗歌,掌握理解诗歌对于以后的学习进展作用重大。而今,随着历史的进展,诗歌在文学中已经不是主流形式了,然而,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的儿童诗,它教学形式的展开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作用仍在延续,而且,可以预见诗歌教学的潜力的挖掘是无可比拟的。
诗歌的进展走势之一是口语化、通俗化,适合儿童学习语言初期的要求,诗歌的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又适合儿童书面表达能力的进展要求。因此,学习好古诗对于儿童语言能力的进展有着独特的作用。
让诗歌走进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的作文能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让学生在古诗作文的练习中真正感受到写作的独特乐趣,领略语言的美感,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收获。
四、结语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于诗歌的讲授只是要求学生会背诵,能初浅的理解,这实质上是对古诗资源的极大浪费。既然读诗诵词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把这个目标融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呢?特别是当儿童已经学习了一两年的诗歌之后,让她们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学会较好的运用语言,不是既达到传统教学的目的,又解决语言培养的目标,何乐而不为呢?“诗歌作文化”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困难,利用小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避咳扬利。或许,“诗歌作文化”真的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条可以鉴戒的途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