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在课堂赢在课堂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33094 浏览:155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整合学习 建构知识 自我发展 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本应是最具灵性、最有活力、最能反应现实生活、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那种抽象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乏味的讲解,沉闷的课堂,使政治课教学始终处于一种高投入、高消费、低效率的尴尬境地。当前,伴随新课改的春潮涌动,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井喷”而出,其中,引用材料进行课堂教学是广大政治教师喜爱和常用的方法。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拟就这一教育现象作粗浅的探讨。

一、材料教学的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的经验系统的变化,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人不能超越具体的情境来获得某种知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假设。教学就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所以,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如何呈现、讲解、演示信息;不能仅仅传递和输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认知工具的给予,注重信息资源的扩展和更新。在教学实际中,老师精选材料进课堂,创建一定的情境,并适时提供适当的鼓励、辅导、提示、点拨、支持;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建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关注度参与度和互动率,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材料教学的实践土壤

1.课堂教学实际需要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新教材已被广为采用,新编教科书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这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与学生对话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的新式教材文本,在编写和呈现方式上有了很大突破,可以说新教材赋予了教师更大的创新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对过去的教学方法重新进行审视的反思,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为此,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材知识的科学传授,更要关注课外广泛教育资源的应用,思想政治是从生活中形成的,是为生活服务的,疏离生活的课堂必然是无生命力的,我们要及时捕捉最新信息,精选各种形成的材料、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进一步充实教材,整合教材。让课堂与社会、与生活“零”距离无缝对接,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让他们在具体的材料情境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去践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2.随着改革的节拍舞动

近年来,体现课改精神、引领课改方向、指导课改实践的中考正在不断变革,更加突出了其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引导功能,在新课改条件下,中考命题依据课标,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和“教育立意”转变,强调试题的应用性和探究性、注重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教学目标,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政治教师要随着改革的节拍舞动,必须努力适应新课改的新的评价方式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广征博引,引生活的源头活水、采集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和重大时政材料进行教学,既理论联系实际,又实际联系理论;吸引学生关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自主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生成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其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全面提升素质。

三、材料进课堂的作用

1.激趣:有助于调动学生“乐学”的情绪,培养“爱好”态度。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大作家托尔斯泰也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政治课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乐学”“爱学”进而想学。唯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入政治课堂的材料、形成多样、内容丰富,有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幽默省人的漫画、对仗工整的对联启迪智慧的谜语、直观醒目的图表,只要教师勤劳于积累素材、精心选择载体、巧于设计问题,就能让学生每节课都新感受、新体验、新收获,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
【教例1】在学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满怀深情地朗诵于佑任的《望大陆》,余光中的《乡愁》这两首诗,能极大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加深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解,坚定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讲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适度介绍“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迹,能深深地扣动学生的心弦,更有亲和力与说明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诱思:有助于学生形成“会学”的技巧和“善学”的能力。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面对新世纪的新挑战,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新课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古希腊的普鲁塔戈说:“头脑不是用来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必教”。这些贤哲的名言所揭示的至理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更要教给他们探索性知识。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适时适度引进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等。使之与材料内容有机整合,既能拓展延伸教材内容、佐证理论观点,促进学生理解、悦纳新知,避免空洞说教,又能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视点,引进学生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元素,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去探索发现生活的现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建构知识、生成知识、锤炼各项能力。 【教例2】首艘航母“辽宁舰”,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平崛起的中国外交,党的十八大,四川雅安地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学生上网热,关注留守学生等,都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它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3.明理导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有着鲜明的思想性,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突出表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践履,是思想政治课的本质要求。新的德育理论认为,道德学习是知、情、行的整合学习,针对传统德育过于注重道德认知,忽视情、行的情况。教学中必须坚持“主流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提高其与现实社会的吻合度,材料进课堂,可以做到让事实说话,增强德育的趣味性、渗透性、感染性和亲和力、说服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社会就是课堂,从而自主进行道德建构。自己去认识、去体验、去践履,实现道德生命的自由生长。
【教例3】介绍“十一五”辉煌成就,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优越性,可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十八大使学生明确“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寻他们进行爱党、爱人民的教育;结合“八荣八耻”,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钓鱼岛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由一个个真实鲜活材料搭建的信息平台上,通过师生和谐互动,促成学生思维的灵动、情感的交融、个性的张扬、灵魂的净化、人格的完善。

四、选择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处于瞬夕万变的信息时代,可供选择材料包罗万象,我们必须学会“信息节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选择材料,使材料为教学服务,确保进入课堂材料的思想性、真实性和科学性。这是进行材料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教师首先要充分占有材料,平时勤于积累素材、坚持学习、广泛涉猎、拓展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博采沉奥,搜炼古今”(祖冲之语),这样在需要时就能信手拈来,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其次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要认真鉴别,仔细筛选,下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使进入课堂的材料具有时代性(关注舆论导向、紧扣时代脉搏),典型性(有强烈说服力)、针对性(与教材整合自然不牵强附会)的特点。
再次,要把握材料本体知识的深浅度。如果所用材料自身难度过大。既浪费了时间,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所以进入课堂的材料本体知识难易要适度,以能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基础知识为原则。

五、探索材料教学的可借鉴模式

由于进入课堂的材料具有时效性、零散性和灵活伸缩性的特点,所以课堂运用材料的方式方法是多钟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说来,只要能使之与教材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就是可行之法。这是须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材料时要注意经济性原则,即对材料充分挖掘使用这是因为进入课堂的材料都是精选而来的,蕴含着教师的巨大心血。如果使用时,仅是三言两语一笔带过,不深入挖掘,则是很大的浪费,十分可惜,而且效果也不佳。仅就文字材料的课堂运用而言,可借鉴下列模式,以达到最大限度利用的目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县泉塘中心校)论文下载中心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