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深思深思慎取巧用活用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4266 浏览:135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文材料的选取和使用是行文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明确选取紧扣主题且有代表性材料的原则,经过深思熟虑,谨慎选材,其次要运用恰当的使用材料的方法,对材料灵活处理、巧妙运用,作文时方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关键词:作文材料;选取原则;使用方法
写作文是个系统工程,要想完成一篇行文出色的文章要顾忌方方面面的设计和考量,其中作文材料的运用就是一个重要环节。日常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一部分学生作文时出现面对眼前繁杂的相关材料不知如何取舍;或者所使用材料与作文不能融为一体,出现两张皮现象;或者作文材料陈旧、单一、没有代表性等等问题。可见如何使用材料是横在学生写作面前的一道鸿沟,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顺利跨越这道沟。

一、明确选取材料的原则

(一)材料紧扣主题

主题即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任何一篇文章,都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而材料是中心思想的支柱,所以选择材料应紧扣中心思想。若用“量体裁衣”来形容文章选材,那么“体”即是文章中心思想。因而,所选之材料一定要符合“体”的要求,严格筛选,与主题无关的应坚决删去,毫不可惜。比如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这篇文章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紧扣主题。

(二)取材有代表性

搜集来的作文材料中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有很多,但是不能都拿来用,这时候除了要符合紧扣主题的原则外,还要遵守材料具有典型性的原则。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用于文章当中才会最大程度的反应事物本质、突出文章主题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是一篇通过回忆梁启超一次演讲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的文章。文章是借事件来写人物,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所以作者在选材方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而是采取典型的片段记忆和印象,选取几个精彩的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
摘自: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二、掌握使用材料的方法

(一)名篇名句演绎化

课本中学习的诗词曲赋是我们最熟悉的名句的来源,平时大量的背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创作源泉,若是作文中能够灵活处理、巧妙化用、体现作者个人风格,文章就会因之增色。
精美例文:2012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矮纸斜行闲作草》
(1)“只因苏子一有颗立于世外的心,无畏于奔腾的洪流将身带去何方,只求清风明月常存于心。观万物之变,立于不变之处,方能无羡于天地,邀飞仙同游,极宇宙之无穷。”
(2)“这是苏子的旁观,以无欲心,体察万物,纵然世界瞬息间面目皆变,他依旧可以鼓起掌来,以渔虾为友,以麋鹿为朋,飘飘而去,羽化若仙。”
这两句便将苏轼的《赤壁赋》进行了颇多演绎,读来让人顿觉清新脱俗、浑然天成。

(二)诗词意境散文化

对于课本中出现的诗词歌赋除了直接引用或者化用外,还可以发挥想象力,展开联想,根据诗词营造的意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画面,此时一幅幅图卷便在你的笔端徐徐展开。
精美例文:2012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矮纸斜行闲作草》
(1)“遥望一位诗人,立于山之高处,低吟:“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淡一笑,拂去功名,静立江头,看江流而东,饮一樽清酒,与其说,他是失意之士,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一位鼓掌者。”
(2)“但求闲作碧池边的一席矮草,匐匍于大地之上,聆听鱼鸟的欢歌,为花儿的容颜,欢欣鼓掌。”
这两个例子便是作者发挥想象力,根据诗词展开联想,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诗的意境,分别描绘了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矮纸斜行闲作草”中的部分图画,以此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文人诗词串联化

名家诗词串联是根据行文主题的需要将诗人或词人以及其诗词歌赋镶嵌在文章当中,串联成文,形成前后呼应、排山倒海气势的一种创造手法。值得注意的是此方式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
精美例文: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常乐
“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作者用此种办法展示一种能够敢于正视生活、珍惜当下、随遇而安、达观自足的生活状态,正面论证了“知足常乐”的观点。

(四)名人事迹排比化

著名人物比一般人物更具有感召力,他们影响大,人生意义丰富,能够给予我们各种借鉴,因而与其相关的事件也更有说服力。学生对这些人物的事迹和品德相对更加了解,作文中可以适当运用。
精美例文: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要知足也要不满足
“面对成绩,不满足让自己更加充满斗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话告诉我们,不满足是成功的前提。爱迪生用智慧点亮世界,袁隆平用汗水使饥饿远离,贝多芬用血泪感动世界。是什么让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不满足。不满足让爱迪生实验几千次仍不言弃;不满足让袁隆平田间挥汗,几十年如一日;不满足让贝多芬失聪后仍不舍不弃。”
名人及其事迹的排比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语势,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作文素材的积累和科学使用是修建作文这座“大厦”的基础,筑牢基础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只是从如何把材料运用的富有文采方面粗浅的提出个人看法,还有很多的方法以及对材料进行深层挖掘和多角度分析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总之,无论何种方法都要靠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探索、认识和领会,相信理论结合写作实践后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得到逐步提高,真正做到文采飞扬。
参考文献:
作文网 《作文素材应用技巧》http://zuowen.chazidian.com/xiezuojiqiao2685/
《例谈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
[3]《作文素材的运用要有典型性》周国安 阳逻思源实验学校
[4] 作文网 《2012高考满分作文》http:///gaokaozw/manfen/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