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如何试析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备学生站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32167 浏览:146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备课,指为教学而做的一切准备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重在知识的传输,因而备课也侧重于对新课标的研读、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对教法的选择、对教具的准备等环节。新课程开阔了我们的教学视野,它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的交往过程,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唤醒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用一系列事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诚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都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备课备这些固然重要,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体会,使我意识到备课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谋划,不仅要谋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哪些知识,更要谋划让学生知道怎样获取知识。备课更应当重源于:毕业小结www.618jyw.com
在备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教材、灵活地“用教材去教”。通过粗略地实践,使我肤浅地认识到备学生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学生学过的知识。

这是在课程内容下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前几年的教科书及教学目标。这样,我们才能谋划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获取哪些知识,有哪些基础,不至于“揠苗助长”,也不至于刚“吃饱饭又要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农村小学,师资不足,大多数学校都无法实现任课的大循环,教师只能是常常接新班。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读学生已经学过的教科书。例如,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里许多知识,都按由易到难分散在各年级的教材里,诸如“排列组合”、“位置与方向”等知识。如果教师不了解教材,就会造成脱节或重复,学生就会相应地表现出“一头雾水”或“厌烦厌学”。
“幼小衔接”也是这方面典型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些教师把一年级新生当作一张“白纸”。其实,现在大多数孩子都上过幼儿园,之前的老师已经教给了他们语文和数学等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果老师还在全班范围内实施“零起点”教育,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只有从被动地听,到厌烦,到做自己的事(玩),然而检测他们却仍能考出高分,但他们的优势很难长久,大多数会渐渐地落后。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恐怕只有备课时全面了解学生学了什么,需要什么,方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了解学生实际掌握了的知识。

仅仅知道学生原来学了什么还不够,还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掌握情况,这才是他们“起跳”的基点。因为学了并不代表掌握了,所以,教师必须以平常教学、作业反馈、检测、访谈及观察等手段为依据,正确估计学生的现实水平,以获得学生学习新知的真实基础。比如教学小学数学中《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学生已经学了整数的运算定律,但学生并不都掌握了。有的当时“煮”的就是“夹生饭”(他们需要补缺补差),有的还给了老师(他们可以通过简单复习重新获取)。我们只有在备课时了解到他们对旧知的掌握情况,通过补缺补差使他们都掌握了整数的运算定律,才能继续学习新知识。也才能使他们循序渐进,都能顺利掌握新知。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备课,再按课堂教学“六段式”上课,即简单复习、导入新课就开始讲授新知……,其结果必将使新知不能落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基础上,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云里雾里”,师生也就不得不再“炒饭吃”。
需要注意的是,要补缺补差的只是个别学生,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若是花大气力在全班复习,那又会适得其反。一部分同学很可能根本就不想听。这是对学生最大的浪费,同时也可能会给教师带来信任危机。因而,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避免使学生“吃不了”,也要尽量让学生能“吃饱”。

三、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准备什么。

备课时只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还不行。因为学习应是承前启后的,尤其是数学的学习,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又是另一新知的基础。所以我们还得考虑新知需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准备什么。教师究竟应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准备什么,准备多少?我想,我们只有了解学生后一年甚至是后几年的学习及发展目标,才能确定学生哪些内容必须学,哪些内容可以学,哪些内容不需学,在新知里应该为今后要学的知识孕育什么,以及怎样指导他们学习等。例如,教学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的性质”,备课时我们应当清楚地知道它与今后要学习的“小数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密切联系着。学好了这个知识,才能学好“小数除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备课才能不仅对学生学习某个知识过程的进行谋划,还能成为某一段学习过程的谋划,学生也能在这样的前后关联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学习。

四、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探究。

通过上述过程我们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和学习需要,要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生动有效,我们还得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考虑学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大多凭借已有经验和头脑中的想象,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一步不差地进行教学,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学生是喜欢具有刺激性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我们只有在学生的心理特点方面多做分析,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朝着这一方面努力,由学生身边的问题引出数学问题,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大都是一环套一环的,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又是另一新知的基础。备课时我们既要知道学生学了什么,又要了解他们实际掌握了什么,还要知道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准备什么,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