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教学改革基于工作过程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革新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15711 浏览:618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提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应重构项目化教学内容,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
[关键词]工作过程 公路环境影响 评价 课程教学改革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70-02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高校环境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家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政策下,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原则,探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是环境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公路环境监测与保护方向)自成立以来,结合学校自身行业特征,创建并开设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不仅着眼于常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更侧重围绕公路建设项目环评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授课。本文试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教学现状

(一)学科知识结构系统化

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一般都从基本理论出发,到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知识,再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总体上以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为主体,并围绕六大环境因素(大气、水、土壤、噪声、生态、社会)的评价因子确定、评价范围、评价等级、评价方法等展开课程,是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这样的教学顺序既没有反映实际工作过程,也没有突出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进行环评工作的技能,达不到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较传统

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往往都是教师按教材的内容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没有把学生的环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仅仅能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环评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对于环评的实际应用技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与高职教育的理念是不相符的,同时由于课程的相对枯燥,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不利于教学过程的进行。

(三)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中,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居多,加上教学课时限制,平时考核机会较少,因此,最后往往是以一张期末考试卷来检验和判断学生对环评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单一且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能力,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是一种显性的功利性的评价,它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能力作出判断。

二、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重构项目化课程内容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我校结合自身行业优势,立足学生就业方向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必须在认真研究从事环评工作的上岗标准和需求能力的前提下,基于工作过程与能力本位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考虑打破教材原有章节,综合考虑环评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和考试的内容,并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采取以国家规范的某公路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书为框架,结合大气、水、噪声、社会等环境要素评价进行教学组织,这样每个章节内容既相对独立,放在环评报告书中又相互联系,学生通过一份完整的报告书掌握环评的程序、报告书的编写步骤以及环评具体包含的内容。同时,在课堂教学当中,对于清洁生产、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章节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相应地配套一个实际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与分析讨论,如在讲到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可结合某高速公路噪声影响评价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案例,分析噪声评价等级如何确定,噪声评价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应用,噪声预测模式的选择,参数的选择怎么考虑地域差别等,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应用快速消化理解课堂所学知识,为后续开展各种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二)推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情境化为“完成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完成这一真实的工作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手”和“脑”的结合并用,从而真正掌握环评技能。
1.项目教学法。课程强调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项目驱动教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纽带实施教学。在课程课内实训环节,综合考虑资金、教学条件等要素,可对校园或校园周边道路环境进行影响评价,结合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以及噪声控制技术等其他主要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对这三方面进行环境评价。通过布设监测点进行实地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并给出评价结论与建议。而在课程的单周实训环节,可以通过让学生接手某公路建设项目,参与从前期资料收集、进行项目环境现状监测与调查,编制环评大纲,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到最后完成该项目的环评报告书的整个过程,这样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操作流程一致,实现课本知识的实践化,学生能“做”中学,学中“做”,从中能够更好地掌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方法和技能。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必须通过案例让学生对环评知识深入了解,让理论知识具体化,因此案例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应在占有大量环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筛选,并结合交通行业特点进行适度的改造,使之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可以是单项环境因素评价应用案例,也可以是综合应用评价案例,还可以是环评报告表等。在案例教学中可通过下发资料、邮件等方式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积极对案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敢于质疑其不足之处,并能提出相应改进方法,对于不清楚的地方应有查阅有关资料的意识。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很好地将环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也形成了非常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
3.角色扮演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环评实际工作岗位设置特点,考虑让学生各司其职,分别担任环境监测、环评方法应用、大纲编写、大纲评审、报告书编制、专家评审等角色,形成一个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部门,并进行岗位轮换。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对环评的主要岗位进行亲身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本岗位工作的操作流程与步骤的掌握程度,而通过岗位轮换,使学生能从不同技能方面得到锻炼,也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沟通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三)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以能力为本的整体性评价,注重的是隐性能力,评价的指向是过程性。因此,课程成绩的构成可适当增大平时考核的力度以及所占分数比例,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如案例讨论分析、课堂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与平时考勤等,以及对学生进行课内影响评价实训、报告书的编制过程及成果等情况进行考核。此外,在期末考题中,应加大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题目比例,可参考历年环评上岗考试或环评工程师资格考试等考题,将考核重点从原来的条条框框理论知识转移到理论知识能力的理解和运用。
三、结语
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对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通过这一改革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环评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快速走上工作岗位,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实用性”人才,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上只是对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加之实践的检验,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会更加完善。
[作者简介]韦玮(1981-),女,壮族,广西来宾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讲师,硕士。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