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刍议小学语文寓教于乐教学法刍议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6636 浏览:224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618jyw.com
摘 要: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的限制,学习也多是凭借着兴趣而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就要大胆改进。文章对寓教于乐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教于乐;兴趣;效率
1002-7661(2013)10-209-01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对于其它自然学科的学习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以及时代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再结合小学生年龄和心智的特点,我们能明显看到小学生的学习都是凭借着学习兴趣而进行的,学习兴趣高涨时,学习的效率就会高些,反之就会收效甚微。因此,探讨“寓教于乐”语文教学方法已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于此缀结成篇,以和广大同人切磋交流。

一、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要做到先声夺人、开篇引趣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时,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语文教学开篇引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教师要围绕课文主题多援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方式诱导,从而直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但是都爱听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能有所侧重地结合课文主题而选择材料来丰富课堂内容,以便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乐趣。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方向。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一些文意精美的小文章,里面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成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引导而进行积极思考。当学生一旦和文章的作者的创作情感交汇相通,那么他的学习情绪就会很高涨。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
3、故布疑阵,巧立悬念,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众所周知,小学生爱动,思想和情绪都极不稳定,结合这种年龄和心智特点,教师应在备课的时候注意多设计一些疑问,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巧立悬念,可以激起学生探究底细的兴趣。
4、介绍背景,作好铺垫。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作者生平简介,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都带着浓厚的时代特点。对这类文章,教师应首先把相关问题予以介绍,这样既为学生学习下文做铺垫,又能引起学生对内容的兴趣,为快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分析文章、感悟人物形象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大多是通俗易懂的精品文章,具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加之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要认知语言文字还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形成的生动的表象,并在形象的感染中受到教育。如学习有关描写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科技精英以及同龄伙伴的课文,只有当学生一旦感受到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征以后,才能从中受到应有的教育。否则,把握不住形象,所感知的仅是一串苍白无力的文字,就没有什么兴趣可言。

三、从作业训练中享受成功之乐

当儿童通过感受、欣赏美,并进一步对客观事物作出审美判断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表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因此,加强习题训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习题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应用的好处,从而懂得成功之乐而积极创造。
常见的习题训练有两种方式。
1、课堂练习应突出趣味性,提倡课堂多练习较之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结构是一种新教学观,它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适当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每节课至少穿插20分钟左右的课堂练习。练习的内容紧密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代表性,有针对性,有层次,有梯度。练习的形式富有情趣性,生动活泼,有口答,有笔答,有小组讨论,其间还渗透着游戏和竞赛的内容。
2、家庭作业的布置要合理的当,减负是素质教育原则的要求。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合理应用家庭作业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共同愿望。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设计新课标下语文家庭作业,要体现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差异性、自主性。不仅要读写结合,还要联系生活,做到形式多样,更要注重创新、实践、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3、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知识,语文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往往会影响对有些课文的阅读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注意延伸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外结合、语文教学与社会活动结合,即配合课文,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知之愈深,受之愈切。”平时我们发现学生成绩呈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就是这个道理。应创设一定的条件,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面临某种任务,在完成过程中不断培养其求知欲。
小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强,逻辑抽象思维差;模仿能力强,独立创造能力较差。适度的模仿,学习别人的经验不仅应该而且必要。可让学生设置优美词句摘录簿,摘录平时课内外读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也使他们从中获得拥有知识之乐。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既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的妙处,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会仙.浅谈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新课程(下). 2011.0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