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设浅议如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6470 浏览:177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摘 要: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高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高职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以上问题,作者在高职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和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情境教学 高职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
化学是在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因此,学好化学课程,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和化学现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化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加之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又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基本上没有学习兴趣,使得高职化学教学困难重重。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一、由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学习过程并不是被动接受信息、机械记忆知识的过程,而是理解知识信息之后对信息加工并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由于高职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一定要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真实的生活体验,针对某个知识点,架设好学习框架,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知识的迫切需要,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有效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如:在电离平衡概念建立教学时,因为学生已具备了强、弱电解质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从学生熟悉的强弱电解质导入新课:“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成,即醋酸溶液中同时存在有CHCOOH、CHCOO和H。那么醋酸溶液中的CHCOO—和H+是否会结合形成CHCOOH?”引起学生思考。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过学生讨论后通过设计实验“取2mL 1mol/L CH3COOH溶液于试管,测其pH;再向其中加入少量醋酸铵固体,振荡后测pH”得出结论。紧接着,教师又设置新的情境:“将1mL醋酸加入100mL水中试分析:①开始时,H、CHCOO、CHCOOH哪种微粒的浓度大?v(电离)和v(结合)哪个大?②随着电离的进行,CHCOOH、CHCOO、H的浓度怎样变化?v(电离)和v(结合)怎样变化?③当v(电离)和v(结合)时,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在化学平衡基础上建构出电离平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离平衡状态,教师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创设适合学生接收能力的、便于新旧知识迁移的有效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二、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有着优越的条件。
例如,在学习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之后,教师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碳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可供选择的试剂有: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试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碱石灰、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三种物质单独检验学生都已掌握,所以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一入手就遇到问题:①提供的试剂是否都有用?②三种物质的检验是否有先后顺序?③三种物质检验过程中相互之间是否有影响?此时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学生陷入思维的困境。教师问道:“碱石灰的成分是什么?”“能否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和SO?”学生似乎突破了思维的困境,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教室里激烈的讨论又开始了,最终学生设计出了合理的试验方案。如下图所示:
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情境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研究、分析实验,激发学生强烈求知和探究热情,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规律。

三、利用化学发展史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发展史是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画卷,从历史角度,向我们展示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史料,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利用化学史创设合成氨的教学情境:1914年,德国化学家弗雷兹·哈伯(F.Haber)进行实验,将氮气和氢气直接化合合成氨气。这是一个放热反应,但当产生少量氨气后,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哈伯和他的合作者希望通过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来增加平衡时氨的产量,经过努力,他们研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合成氨气,人们称之为合成氨工艺或哈伯工艺。如今,合成氨工艺成为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用该工艺制造的氮肥使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免于饥饿。在探索合成氨工艺的过程中,哈伯力图寻找能提高氨气产量的因素。他和合作者研究了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的组分浓度,测定了相应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氨的产量。你认为平衡状态下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压强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娓娓动听的故事,使学生听得入神。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利用刚才的故事情境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有用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通过思考,最终结论。
让学生了解化学史,就如同使其置身于化学发现和发明的情境和创造性活动的实验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四、利用化学教学模型、多媒体资源等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在微观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内容抽象难懂,教材上以静态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增大了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难度,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挑战性。此时,教师要研究分析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特点,积极寻找二者间的结合点,利用实物、教学模型、幻灯片等直观教具,或利用视频、动画、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微观粒子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使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鲜活、生动的知识,便于学生接受。
例如,在学习有机物甲烷时,教师首先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甲烷的空间构型有个初步认识;学习了甲烷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后,播放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视频并使用模型模拟取代反应的过程,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问题,使学生学会由浅入深的思维方法,学生在对直观材料的感知中,将抽象的微观粒子间的反应具体化,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信息刺激,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取代反应的原理,掌握重点,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
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化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设置成为感性材料,使学生易于接受,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将教学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具体问题情境体现出来,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间发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认知需求,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展开积极、主动、紧张、活跃的思维活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李耕山.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11-26.
刘书艳.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4.
[3]肖谷清.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J].天津教育,2003(7-8):80.
[4]唐斌,江燕玲.对开展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思考[J].重庆: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94-19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