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课堂教学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理由有效性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22117 浏览:964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实施,通过课堂教学问题化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素养,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问题;有效性;设计;实施;策略
课堂是思维的平台,是师生思维互动的主要途径。没有思维的课堂是肤浅的。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只有问题才能产生思维活动;有思维活动才能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又是其他各种能力的核心。因此,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通过课堂教学问题化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素养,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下面就提高化学课堂问题的有效性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有效问题的设计策略

1.问题最好带有情境性

曾经有学者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设置带有情境性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并且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表象、概念,以及情感和内心的感受。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经过自己独立的思维活动、经历发现化学知识的全过程而获取知识,从而掌握相应的化学思维方法,学会学习。
例如:在学习“中和反应”这一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几名士兵和一名军官闯进波兰一位化学家的实验室,要求化学家为他们服务,化学家誓死不从。军官恶狠狠地指着桌上的一瓶浓盐酸说:“如果不同意就把它喝下去!”化学家从容地拿起浓盐酸倒在一只大烧杯里,说:“反正是死,还是死得更快些吧!”说着又拿过来另一瓶液体也倒了进去,搅拌了几下,一饮而尽,然后躺在地上等死。德国士兵哈哈大笑,扬长而去。他们走后,化学家又站了起来,继续做他的实验。你知道为什么化学家没有死吗?他拿来的另一瓶液体可能是什么?此时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纷纷发问、各抒己见。教师在逐步引导并作出结论后,顺势抛出后续问题:(2)化学家对药品间的反应把握得非常准,你不能随意效仿,因为你不知道两种药品是否正好完全反应。我们借助什么试剂就可以知道酸碱混合时发生了变化呢?什么时候两者正好完全反应呢?①酸碱等体积混合?②酸碱等质量混合?③用石蕊做指示剂?④用酚酞做指示剂?⑤用pH试纸测试?学生分小组研究制订,教师加以指导。各小组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探究什么时候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有关的分析说明,全班学生参与评价,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在学生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中,一节课得以顺利展开,效果显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性问题”,通过“情境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观察、思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2.问题要有较好的目的性

“有效问题”首先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而设计的。因此,设计时必须紧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知识,让学生把时间花在刀口上。这就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清晰有效、指向明确,且要做到有的放矢,有较好的指向预设和解答域预设。而无效的问题或低效的问题往往预设不明确,比如,“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会灭火”,这也预设二氧化碳灭火是有原因的,但至于是什么性质并不明确。另外,它的解答域预设也不明确,到底要求学生从物理性质角度还是从化学性质角度回答不明确。如果我们转换一下,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什么性质使它能灭火”,其指向预设和解答域预设就明确多了。它预设了其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的一种性质,预设了要在性质领域解答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预设,学生的探究过程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学生就能按照教师设置的课堂问题一步一步思考下去,把时间花在重点上。

3.课堂问题成串化

课堂的根本是为了完成教学,实现教学目标。靠独立的几个课堂问题显然无法达到目的,必须靠有互相联系的问题组合才能实现,即问题要串化,形成“问题串”。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精心设计一组问题。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串,可以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成为问题情境中的角色,从而起到激发学生思考、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问题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设置的问题在内容上应嵌入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只有这样,才能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维,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思维。

二、有效问题的实施策略

1.经予时间,思考问题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后,应该给学生一个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如果教师等待学生解答问题的时间太短,学生就没有酝酿和思考的余地,无法进入真正的思维状态,导致没有学生积极主动解答,降低课堂效率。有时教师在抛出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过程中,介绍了一些信息后,不仅应作停顿,还要观察学生有没有明白提出的问题并思考它,是否跟上了自己的思路。如果教师得到的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学生的反应与教师的讲解是同步的,则可以继续提问,否则教师就要变换一个角度或从头开始。所以,问题等待的时间必须适当。

2.耐心倾听,捕捉信息

课堂教学是变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随着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加强,学生的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课堂上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现和疑问,当学生有话想说时,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即使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也应让他说完再作评价,也许他的想法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为问题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找到依据,有的放矢。

3.及时点拨,给予评价

学生对一个有效问题的回答,有的可能过于简单,没有思维的深刻性;有的可能笼而统之,没有层次性;有的可能是生活经验不足或知识储备不够,没有完整性;有的对问题的思考方法有误或思维存在障碍,缺乏科学性;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想法。对于学生这些回答,教师都要抓住要点,及时点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拨,给予评价。让学生知道在哪些方面回答得好,哪些方面还不够。点拨重在精巧,恰到好处,要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点燃智慧的火花。鼓励学生课后交流、讨论,使问题在课后的思考中得到提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有好处的。
总之,课堂教学问题化是化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课堂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教学方法。好的课堂问题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迪、产生联想,使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中渗透、理解。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问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
(作者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罗浮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