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程《社会学概论》在社会工作课程中定位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22 点赞:17645 浏览:733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理论基础课,是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两者知识内容梳理发现,社会工作与社会学联系密切,特别是在理论继承方面。在实际教学中,《社会学概论》课程由于理论抽象程度高等导致学生缺乏兴趣。通过准确的课程定位,针对社会工作专业特点设置授课计划和方法可以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社会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关键词:课程定位 社会学概论 社会工作
《社会学概论》被认为是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它为社会工作提供最为基础的理论、概念和方法等。在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内,《社会学概论》是其中的核心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入门”课程,涵盖和架构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实务。由此,对《社会学概论》在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进行准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社会学概论》的教学中长期存在着诸如: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不受重视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找到当前《社会学概论》在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中定位存在的问题,提出准确对其进行定位的建议。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对社会学知识的“依附”与“游离”

在中国的学科分类体系中,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学类,与具体的社会学学科地位平等。一般认为,在早期,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在其发展过程中,同社会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王思斌教授认为,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科学的知识帮助有困难、有需求的人士改变其处境的活动。他与社会学中关于社会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追求社会进步的取向十分接近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变迁规律,而同时社会工作对于社会现状的关注是密切的,尤其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对案主问题形成的社会原因的深层挖掘。由此,社会工作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社会学知识的依赖十分明显。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工作在其产生初期是紧紧地“依附”于社会学的。
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学借用的知识范围随之扩展。社会工作对社会学知识不再紧紧依赖,这实际上是社会工作的“游离”。他已不满足于是社会学的一部分,而要成为独立的一门科学。需要明确的是社会工作的相对独立并不认为是对社会学的完全分离。相反,社会工作与社会学,以一种新的方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学以丰硕的研究成果支撑社会工作尚未发展成熟的学科大厦,同时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检验和建设社会学理论知识。在《社会学概论》中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就如:社会学中的生命历程理论以及社会工作导论中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段论”都为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做理论指导。从根本上说,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相辅相成。

(二)社会学知识体系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作为社会工作知识基础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学理论在社会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在对社会问题的界定与解释和指导社会工作具体实务过程中等方面,社会学都发挥着明显的作用。例如,社会工作导论中指出: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影响并指导着社会工作者对助人行为的选择;关于人的成长理论成为社工师分析个案具体问题的前提;关于社会互动理论,如符号互动论时刻指导着社会工作师服务的全过程;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的理论,如结构功能主义等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问题进行了解释,也为社会工作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性理论架构;关于社会保障是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工作努力的目标。例如,关于贫困、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老年、失业等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去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以及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也发生着变化,从个案解决到小组社区,从社会救助到社会发展,从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到一般社会人士需求的满足,社会工作实务范围的不断扩大,都要求对问题给予社会学的解释。由此可见,社会工作的任务对社会学知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就如,《社会学概论》中,关于社区这一章节社区研究理论(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以及社区研究方法(人类生态学的方法,人类学的方法,社会系统的方法)为社会工作者建设社区,促进社区的进步和协调发展予以社会学上的理论支撑。[3]

二、 《社会学概论》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抽象导致学生缺乏兴趣

社会工作专业是直接以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为内容,以培养职业社工师为目标的一个实务专业。但《社会学概论》由于知识涵盖面广,基本概念多,基础理论多,对原本就较多强调实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来说,要求比较高,学生缺乏持续性的兴趣。要知道,在具体的教学中,纯粹的理论讲解是相当枯燥无味的,加之对理论的理解有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消磨掉了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对社会学基础知识的“依附”又要求学生要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的社会学概论与重视实务的社会工作专业,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隔阂,最终导致社会工作对专业理论的忽视。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理论就好比社会工作这座大厦的根基,对理论的忽视则动摇社会工作实务的根基,根基不稳,则影响专业技能在实务工作的发挥与运用。[4]就如我们只有理解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类型和社会运行模式、原则以及社会转型,才能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理论联系实际,从对案主个人问题社会成因的分析到关心更多的社会政治责任。当前的社会信任、公民道德等危机重重。老人跌倒扶不扶,同性恋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这些层出不穷的难题都需要社会学做出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专业教材在编写中集中于宽泛的理论解释,而忽略了案例,尤其是贴近中国实际现状的案例。[5]例如:在社会流动这一章节,若加入农民工这一庞大的流动大军现状分析,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总之,教材的外来性和理论性无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仅仅形成了理论自觉,而无法将之运用到实践。[6]

(二)相关理论和概念的本土化问题

我国目前的社会学是由西方传入,大都依托于国外的社会背景,这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实际与理论的冲突或不契合。同时,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使得一些名词、现象在西方社会学中找不到根源。比如,单位,便是只在中国存在的特殊形式。单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单位体制保留下来,它仍然承担着一些原来单位组织的功能,在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若要解释单位现象,那就真的不得不用本土的社会理论了,但显然相关的概念理论仍在研究发展中。另外,社区这一名词也是由西方传入,而在中国目前依然停留在熟人社会中的现状,也使得这种陌生人式的社区再解释起来显然于中国实际不相符,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难度。在现实中,这样的现象不胜枚举,小的方面:礼尚往来,姻亲制度,酒桌文化……大的方面:社会制度,运行方式等都有中国的特色,这我们要求创造本土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理论架构,而目前的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三、、《社会学概论》在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中的课程定位

专业的发展需要理论奠基。理论的重视与强调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只有少数沿海社工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如,如上海、深圳等地开始大范围推广专业社工师的职业化教育,而中国的其他城市,尤其是内陆偏远地区,对这一专业的认知程度并不高。因此,当前的社会工作专业与实务迫切要求社会学理论的学习与普及。这里,《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入门的基础理论,其教学效果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心理学上的“首印效应”和“刻板效应”。[7]《社会学概论》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认同、对理论的兴趣与爱好以及社工师实务技能的应用。因而,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理论第一课——《社会学概论》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从教学的内容来看, 它需要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社会学理论, 把握基本理论的视角(优势视角)、层面、本质及认识规律;从专业的角度而言, 它强调专业知识和理论的教学, 强调学生能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强调学生能构建起社会学理论框架,在学习中培养出兴趣爱好,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学生发展层面来看, 该门课程应培养学生用社会学想象力认同专业、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并帮助学生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用社会学知识在社会立足,为社会服务。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思想、有能力、有追求的“四有”新人[8]。

(二)《社会学概论》对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意义

从长远来看,《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根基。由于缺乏本土的社会学理论,现阶段我国沿用的理论大都引进于西方。在《社会学概论》一书中,对于案例的选择也大都不适应中国现实。例如,在社会互动频度的章节讲解中,跟同事的互动内容便有点脱离中国现状。[9]这与中外的文化差异有关,在中国同事之间会更愿意一起喝咖啡、喝酒或用餐,他们会说:走,我们喝一杯。中国的酒桌文化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类似工作上的讨论以及合约的签订也大都选择在酒桌上,所谓酒品看人品,一杯酒,一个朋友。在对《社会学概论》的学习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度,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许多社会工作者认为,社会工作不是理论研究问题,而是实务操作问题。就目前来看,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严重脱节。这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对于《社会学概论》的学习至关重要。
首先,《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与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社会工作导论》联系,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在做社会工作实务中以此为方法做好调查工作。社会工作的发展与社会学的发展是相互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这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其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增强专业社会工作意识,内化社会工作价值认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面临着专业发展水平低,专业认同不高的现状。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新生力量,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学想象力关注新事物,分析新问题,树立改革意识,增强社会工作专业认同,这是《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
最后,以《社会学概论》中的理论知识为指导,做好社会工作服务。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变迁,从社会学视角出发,研究社会上出现的问题,比如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农民工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等等。使得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树立改革意识,以社会学理论为指导,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意见。

(三)《社会学概论》的授课计划及要求

在某高校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社会学概论》这一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占4个学分,设置64个学时,包括课堂和平常测试,并采用课堂、平时作业、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的比例值进行考核。由于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复杂,教材语言高度抽象,因此学校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宜以讲授法为主,讲读、指导学生自学等其他方法为辅。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大纲,把教材容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组织课堂讨论。尽量使用电教手段如多媒体、电教片等辅助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围绕教学目标,把最新的学术成果整理归纳,补充进课程。例如,在讲解社会组织这一章节时,可将中国的特殊组织——“单位”进行探讨。收集关于“单位”的资料,如李路路的《论单位研究》。再如,又深入了解霍桑实验对现代组织管理的启示。为了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理解,加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讲课64课时同时,安排学生课外阅读14课时左右,共阅读社会学经典著作3-5本。与此同时,专业开展成长小组,以旧带新,加深课程理解,增强专业认同。这样从纵向、横向全面了解,更有利于对概论内容的把握。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