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儿童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几项社会性进展因素比较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30486 浏览:1357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之中,现在流动人口已超过了1.5亿,其中有大量进城务工者的子女。我校处于城市周边,五年来学校学生人数增长了一倍多,而进城务工家庭子女人数一直保持在六成以上,了解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因素的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在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以期能丰富流动儿童和社会化相关领域问题的研究,加深人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城市儿童;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比较研究

一、我校学生家庭状况调查汇总

为了顺利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开展了几轮针对我校学生的环境状况调查。从我校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人群样本中选取典型样本,并对这些典型样本家庭状况及部分社会性因素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汇总。
花园二小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典型)家庭环境状况比较:
结论:流动儿童家庭居住环境普遍较差,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家庭人口多,从事体力劳动比率高,个体经商中饮食、杂货小店、卖菜比较多;城市儿童源于: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家庭居住环境普遍较好,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独生子女家庭为主,从事体力劳动比率低,个体经商中、公司比较多,单亲家庭多;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流动儿童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精神压力大而忽视了对子女适应新环境的教育和心理调整,并且对子女缺少关心、温暖、交流和理解,从而造成流动儿童适应能力差,自我意识水平降低,孤独自卑感增强。

二、我校儿童在“儿童孤独、社交焦虑、自我意识”方面的比较研究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及量表分析,初步获得了我校儿童在“儿童孤独、社交焦虑、自我意识”方面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1.在与新伙伴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主动发出邀请的流动儿童为124人,占到总数的七成,不好意思接近的流动儿童为39人,占总数的22.8%,只有5%的流动儿童更乐意独自玩。本地儿童主动邀请的比例有三成,不好意思接近的比例接近总数的一半,更乐意自己玩的总数的20%。在与教师进行的访谈中了解到,与流动儿童相比,本地儿童在伙伴交往中,更希望自己占据主动地位,那些因为不满意自己在伙伴群体中的地位,而选择独自游戏的孩子中,以本地儿童居多。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访谈发现,流动儿童很希望能在班级中找到归属感,被同伴们所接纳,但是有时候他们不清楚同学对他们的态度,处于被动状态,不主动与同学交流,但相互熟悉之后就会比较热情主动。
2.在儿童安置方式上,儿童孤独存在显著性差异,即蓝天班中的流动儿童比混合班中的流动儿童更感孤独,而在社交焦虑和自我意识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混合的班级(相当于公办学校)与蓝天班(相当于蓝天学校)进行对比,发现在儿童孤独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蓝天班的流动儿童孤独感更强,这就表明:相对民工子弟学校而言,城市公办学校是比较好的“熔炉”,流动儿童在城市公办学校可以实现较好的社会融入。
3.在儿童类型上,儿童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城市儿童比流动儿童更感社交焦虑,在儿童孤独和自我意识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居住在被钢筋水泥所覆盖的城市儿童,活动范围往往局限在学校家庭和游乐场所,接触人群较少,所以他们会选择相信自己的父母,而不愿相信周围的人群。而且现在的父母都会警告自己的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讲话,这久而久之就会使儿童养成警戒的性格,害怕与人交往,担心被冷落等,进而感到社会交往的焦虑。而流动儿童,除了父母,大多数还有兄弟姐妹,父母也很少约束儿童的同伴和玩耍,这可能使其养成开朗的性格,亲和力强乐于交朋友,进而不会感到社会交往的焦虑。

三、寻求影响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社会化进程的策略

1.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营造有益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1)开展家长培训,提升育儿水平
基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发放家庭教育手册、学生家庭定点帮扶等方式,从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努力提升家长育儿水平。
(2)坚持家校沟通,提升亲子交流
在日常管理层面,学校强化了家访制度,坚持学生心育手册的使用与检查,坚持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家庭亲子间的健康交流。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

(1)实行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均衡编班,提高儿童社会适应与认知能力
我校作为流动儿童比例较高的城市周边二线学校,长期坚持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均衡编班,本次课题研究证明这种编班模式更有利于流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我们将坚持这一做法。
(2)打造温馨班级与花二“金阳少年”,提高儿童遵守规则、自我意识与社交能力
温馨班集体建设和花二“金阳少年”评选分别从团体和个体两个层面,培养学生遵守社会、集体规则及自我意识,增强集体认同、认知力,提高社交交往能力。
(3)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儿童意志品质、社会认同与社会交往能力
在积极、健康、有趣的学生社团活动中,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丰富人生阅历,坚定信念、理想,获得了归宿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学生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锻炼了社交技能,完善了自我,实现了心理补偿,使学生在活动中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

3.主动向社区辐射,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学校作为社区重要成员及教育机构,我校主动走进社区开展学生课余活动、社区居民讲座,走访社区家庭、向社区群众发放未成年人教育手册,和社区机构共同开展教育、文化娱乐、宣传活动等,为营造儿童健康生活环境而努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