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析初中数学中式学习站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30599 浏览:1424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探究式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在探究中学会分析、学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会思考和学会解决问题。虽然实施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探究式学习,如果探究无处不用,就会变成了无病。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抓住时机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学生要探究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1.创设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当然难以主动去探究。教学中应该开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提供学生自主探究动力。开放教学环境要求师生关系以平等为基本原则,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师生对话”为基础,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给予的关系,教师也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活动中,教师是指导、是“顾问”,学生是主动者、是主体。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在探究中主动生成、构建自身和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体验学习者主人的快乐。

2.创建有利于探究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并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如《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片段,问题: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向的公路上,第一次跑了20米,第二次又跑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那个方向,与原来的位置相距多少米?分组讨论,由小组的代表说出本组成员的想法。(括了全部可能的四种分类情况)①先向东走20m,再向东走30m;②先向东走20m,再向西走30m;③先向西走20m,再向东走30m;④先向西走20m,再向西走30m。在小组解决问题中把教师“教数学”变成学生自主地“学数学”。

3.谋划有利于探究的练习题

丰富的数学开放题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数学开放题,要选有用、有趣、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容易进入解决问题的角色、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生活数学》中,我设计了这样1道题: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猜一猜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时,面积会比较大?学生的兴致很高,非常踊跃,学习的热情立刻迸发出来,把整个课堂推向一个。

二、创设情境,学生能探究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创设学生耳闻能详的教学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问题意识,调动学习主动性。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问题意识。问题情境的营造,让学生置身于数学问题情境中,有助于引发主动意识,增强信念,潜移默化,逐步爱上数学,学好数学。背景布置、过程轻松化创造一个学生愿意参与的活跃场面,形成一种数学氛围,激发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引起数学问题意识。
如何来创设这个问题情境?
(一)利用趣味问题和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景。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我用“折纸的高度”为例,“一张普通作业本纸对折了35次,它的高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吗?”问题引入,并且说明学完了乘方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问题情景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纸居然也能和珠穆朗玛峰一比高低?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启动学生的思维,顺利开展下面的内容。(二)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数学有些是由自身的发展而产生的,有些是源于实际生活,数学问题的引入也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如学习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鸡兔同笼”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体会使用方程组的优越性。

三、指导学法,学生会探究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以方法示范,引导学生获得优秀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钥匙——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和动力,促其更加自主地探究新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以方法示范,引导学生获得优秀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七(上)《去括号》这一节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与过程:会去括号吗?(不会)→提出问题(能否转化为已学过的内容)→观察、思考:+(a+b-c)= +1×(a +b-c),-(a+b-c)=(-1)×(a+b-c),→实践检验+(a+b-c)=+1×(a+b-c)=a+b-c,-(a+b-c)=(-1)×(a+b-c)=-a-b+c →结论。这就体现了获取新知识的一般方法:即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再总结出结论。这就为去括号法则的学习铺平了道路,使学生会主动探究去括号法则。
探究式学习中,千万不能冷落了课本,课本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最好素材,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离不开学习主体与课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直面课本后,让学生在阅读责疑、体验获取、求得发展。
开展探究式学习,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要营造一个能够探究的课堂氛围,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想并且也能去探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三龙镇第二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