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觉醒《觉醒》中埃德娜心路历程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18902 浏览:83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其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位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并努力寻求自我的女性。作为一位女性,埃德娜在男权社会中努力寻求主体意识及独立个性, 与当时不平等的文化与社会道德抗争。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运用其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探讨了在三重人格即自我﹑本我﹑超我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埃德娜经历的从觉醒到死亡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尽管如此,埃德娜的死亡不能简单地视为对传统准则对抗的失败,而应被看做埃德娜的新生。
关键词: 《觉醒》 本我 自我 超我 心路历程
《觉醒》讲述的是育有孩子的已婚妇女埃德娜·蓬特利尔因不满传统观念及家庭婚姻生活的束缚,在自我意识觉醒之下,重塑自我,最后投身大海获得重生的故事。埃德娜作为主人公,是一位有着独立人格与觉醒意识的新女性。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读《觉醒》,探讨主人公从自我意识觉醒、深化、追求独立,到最后选择死亡结束自我探求的心路历程,重点揭示女主人公在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压力之下自我意识的觉醒,人格怎样与传统价值观念作斗争及最终自我毁灭的悲剧性道路。
弗洛伊德详细阐释了人类精神的三重力量,被称为个体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与之相对应,在这部小说中埃德娜的人格被分为三个精神维度:本我、自我、超我。

一、“本我”——埃德娜的自我觉醒

“本我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Bressler 123)。在这部小说中,埃德娜的早期意识、格兰德岛的度假经历及自身对性欲的放纵导致了她本我的觉醒,也就是埃德娜的自我觉醒。
埃德娜是个自小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的女性,这种自我意识来源于她独立自主的思想及追求浪漫自由的心理。她有,爱自然,具有叛逆性格,从小向往自然和自由,不甘被传统道德习俗束缚。虽然从小拥有的优越生活抑制了她的本能,但格兰岛明媚的阳光、美丽的沙滩、诱人的大海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叛逆。她同时又对爱充满幻想与渴望,尤其拥有独立的思想。埃德娜总对周围的事物抱有怀疑的态度,爱独处,放飞自己的思想,这种喜欢独立思考的性格使她一步步成为有主见的独立个体。
格兰德岛旖旎的风光及克里奥尔人的热情使埃德娜的本我意识觉醒,学识广的罗伯特将爱德娜从混沌的婚姻状态里牵引出来,使她感受到一种躁动不安、无法言表的情绪。这其实是一直处在沉睡状态的本我在外界刺激下蠢蠢欲动的表现。在格兰特岛上,第一次,她感到了一种莫名可状的压抑。那种很缥缈、很陌生的感觉切实影响到了她的情绪,这种感觉在后来学游泳的过程中愈发明显。虽然她整个夏天都想学游泳,但由于对水感到恐惧,总是中途退却。直到有一天,在罗伯特的晚宴上,音乐使得埃德娜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并为之发抖流泪。音乐会后,她忽然感受到了自身的能力,走向了大海。当她融入了大海,在层层波浪中游行时,她感受到了无上的自由,随之她的本我苏醒了。回去以后她与丈夫发生了第一次争吵,这是她本我意识苏醒后的第一次践行。罗伯特使埃德娜感受到了爱情并使她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审视。埃德娜爱上了他,她的自我觉醒意识开始变得强烈。知道罗伯特抛弃了她后,她的本我达到了顶峰:她意识到自己对他的感情愈发炽热并沉溺于性欲。性的觉醒使埃德娜更加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有追求的个体,于是开始追求自由和爱,搬进了破旧的“鸽楼”,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她已不在乎丈夫的反对和外界的流言,并要为自己奋斗,为自己而活,这些反叛行为标志着她一步步走向真实的自我。

二、“超我”——埃德娜自我觉醒的阻碍

“超我是道德的卫士,他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遵循社会上的一切道德规范,提倡人格的升华。超我压抑本我的冲动,是道德化了的自我”(Bressler 123)。在这部小说中,它阻碍了埃德娜的自我觉醒,包括:不平等的道德制度、传统观念和家庭束缚。
在男权统治时代,女性和男性完全对立,男性优于女性。因为立法者都是男性,所以他们制定的法则都是有利于自己的。女性则处于被动地位,被当做传宗接代者,局限于家庭环境中。在严酷的道德标准下,女性必须完全服从于丈夫。埃德娜的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即使她的婚姻完全是个意外,法律也不能把她从这种不平等的婚姻中解救出来。埃德娜的自我觉醒是对社会不平等道德制度与传统观念的反抗。女性被当做“房屋内的天使”,她必须把全部的精力奉献给丈夫和孩子。“哺育孩子是一个女人最神圣的职责”(Showalter 37)。埃德娜不能忽视孩子,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尽管她很独立、有思想、具有自我觉醒意识,但妈妈的职责必须执行,这些限制了埃德娜的自我觉醒。

三、“自我”——本我与超我冲突中失败的调节者

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相互制约,它们的矛盾运动塑造了人类的品格与行为。“自我处于本我和感官意识之间,用理性和审慎来保护本我,使其既接受本能的冲动,又因为时时担心而把这种冲动限制在理性所允许的范畴之类,使其遵循现实原则”(朱刚,2007:118)。在小说中,本我与超我互相抵触,自我无法平衡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小说中自我的代表就是女主人公埃德娜,表现为一方面对的渴望和对艺术、自由的追求,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和却被道德力量和传统观念控制。可悲的是埃德娜自我意识注定不能实现,她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我独立与解放。因为她处在男权至上的社会里,作为男性的“陪衬物”、“婚姻的附属品”,始终无法摆脱婚姻家庭、传统观念及社会机制的束缚。明确地说她的“自我”,一方面时常被本我原始冲动和性本能驱动,唤醒她的与爱的冲动,另一方面内心深处的“超我”又对她的与本能进行禁锢,使她感受到道德、家庭及母亲职责等的“谴责”,内心深陷矛盾。“在本我的驱使下,超我的包围中,现实的拒绝里,在这种压力之下”(朱刚,2007:131),自我开始妥协,试图缓解身上的压力。在代表“自我”的埃德娜被迫面临众多压力时,她就会忽然出现焦虑:“面临外部世界时表现为现实焦虑,面临超我时表现为常态焦虑,面临本我的力量时表现为精神焦虑。”(朱刚,2007:131)最后,埃德娜因无法承受和缓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焦虑,例如她对家庭、孩子的愧疚感,对拉特诺尔夫人劝说的羞愧感及对失去挚爱罗伯特的绝望等,只能放弃主体意识的追求,最终把死亡当做解脱的方式。当埃德娜的自我意识清醒时,她不能再“停留在动物般的繁衍和母性责任之中”(Muirhead,53),为了孩子而放弃自我,也不能在传统社会中实现自己对艺术与性的追求,所以埃德娜最终走向了大海。大海给予埃德娜理解与自由,满足了她对性欲的渴望和浪漫的幻想,成为埃德娜重生的希望。“海水因女神维纳斯从海水里诞生而具有了孕育、延续生命的丰富内涵。投海赋予了埃德娜重生的意蕴,淡化了生与死的界限”(袁家丽,2006:42),可以说她在大海中获得了重生。
四、结语
总之,本我的觉醒标志着埃德娜的自我觉醒,希望学游泳、对罗伯特的爱及对性欲的放纵标志着她的自我觉醒。然而,超我抑制了她的自我觉醒,包括不平等的道德观、传统的观点和家庭的束缚。本我与超我互相抵触,自我进行调节,当自我不能使两者趋于平衡时,埃德娜的人格产生分裂。她不能承受如此强大的压力,最后把死亡当做一种解放,走入了大海。尽管她死了,却是她新生命的开始,她重生了。
参考文献:
[1]Bressler,Charles E.Literary Critici[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s,2004.
[2]Gilbert,Sandra.Introduction to the Awakening and Selected Short Stories[M].Harmonasworth:Penguin,1984.
[3]Muirhead,Marion,“Articulation and Artistry:A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of The Awakening.”[J]Southern Literary Journal,(January 2000):42-54.
[4]Showalter,Elaine.The Awakening:Tradition and Talent in Sister’s Choice[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1.
[5]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凯特·肖邦.觉醒,程锡麟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7]袁家丽.作家,作品与白日梦—评凯特·肖邦及其《觉醒》[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5):40-4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