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漫谈多媒体在高校中文教学中符号体系转化漫谈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22619 浏览:975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使高校语文教学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多元化。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是教学方法的提升,同时也是教学内容、学科建设的发展平台。本文简要分析多媒体在高校中文教学中符号系统转化的内容,旨在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实现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中文教学;符号系统;转化;漫谈
当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人们日常的生活方法也逐渐发生转变,从原始的“飞鸽传书”转变为如今的“电子邮件”,从传统的“秉烛夜读”到当代的“网络视频”。那么,对于高校来说,该如何跟紧时代的步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了首要的问题。把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模式中,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增进学习兴趣,完善自身成长。

一、符号系统的定义

符号系统,也是语言的一种系统,指的是人们通过肢体、表情等非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想,进而丰富了所表述内容的感染力。做常见的符号系统为交通路口的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就是这种符号系统所表述的思想。

二、多媒体在高校中文教学中的转化的历史进程

从高校中文教学的方法来讲,其长时间停留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应用口头表述及板书枯燥地讲解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进行机械地记录、理解或背诵,整体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极为缺少;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教师将幻灯片技术应用到了课程讲解中,缩短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入90年代末期,中文教学模式又有了提升,教师在备课时应用计算机将所讲解的内容制成幻灯片、拟定教学大纲。这些教学模式的转变虽稍微改善了教学现状,但却都没有冲破文字符号的枷锁,形成新的符号系统。

三、多媒体在高校中文教学中的符号系统转化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是集图片、声音、动画、文字、视频为一身的符号系统,将其应用于高校中文教学中可以提升符号系统转化的可操作性,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符号对学生的思维有着一定影响,随着多媒体课程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必将发生更新的转变,生态课堂、对话教学等教学模式也得以实现。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不但是教学方法的转变,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的改革。作为以人为本的学科,高校中文教学承担着增强学生素养的任务。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但面对中文系的学生,同时对理工系的学生选修中文课程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中文教学进行多媒体模式,不仅仅是课程建设及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增强全校学生素质的关键环节。

四、多媒体在高校中文教学中的符号系统转化的方法

在实际施行过程中,课程设计是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重点。课程设计不再是传统上的照本宣科,同时也不再是将纸质的讲义编辑到电脑中,而是要求教师应用一种宏观的思维模式对教材进行理解,利用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符号进行相互组合,丰富课程内容,避免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等情况出现。对课程设计要具有艺术性及学术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整理多年的教学经验,灵活运用到多媒体技术中。同时,建立相关的资料库、数据库等配套系统,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起到更好的帮助。下面列举几例外国文学课程,简要分析多媒体在高校中文教学中的符号系统转化的方法。

(一)静态符号系统的引用

绘画、雕塑、建筑等都可以为中文教学提供静态的符号系统。在西方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中,都同文学保持着一种紧密的联系。《神曲》被认为是欧洲最伟大的诗作,同时也是世人公认的文学巨著之一,唯有全面了解西方的宗教、神话等,才可以更精准的分析作品,理解含义,而这些内容在西方艺术品中被很好地呈现出来。文学作品为艺术提供素材,艺术品反过来为文学增加推动力,例如,在文学中出现过现实主义,对应艺术作品呈现出写实主义。因此,教师在进行中文内容讲解时,可以搜寻相关图片、历史等,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体会作品中作者或时代的思想、灵魂,提高教学效率,完善学生成长。

(二)动态符号系统的引用

在多媒体中,电影、音乐、纪录片等都可以为中文教学提供动态的符号系统。西方电影、纪录片的生产,依据文学作品形成的约占整体的45%,例如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就如同双生的并蒂莲,把影视符号引入到课程讲解中,不仅冲破了传统文字符号的禁锢,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理解文学内容,感悟作品情感。
当今,西方的音乐是由中世纪时期的宗教音乐演变而来的,西方的歌剧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原型来自古希腊的悲剧歌唱队。对于西方歌剧来说,其从文艺复兴时期演变至今,几乎保留了大量传统的剧目。如法国作家大仲马的《茶花女》、德国作家歌德的《浮士德》、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的《图兰朵》等,将其同中文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更好地学习文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爽.多媒体在高校中文教学中的符号系统转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6(03).
2.Barnard,Robert.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Second ed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2.
3.熊兰,侯世英,彭光金.优化组合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