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性格论阿Q性格象征及性格变态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8759 浏览:335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阿Q性格的多元性、复杂性,阿Q是何典型以及阿Q性格的象征等,高中语文课本提示及“教参”是没讲清楚的。究其所以,是因为“教参”大多沿袭旧说,且又是以简单的线性因果推论法,仅从多年奉行的社会学、阶级论的角度出发,因而学生所了解的阿Q已远非鲁迅笔下的丰满的阿Q。
如果仔细研读《阿Q正传》和《序》《著者自叙传略》《再谈保留》等鲁迅的文章,就能看出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以及阿Q复杂的性格特征及其性格变态。
阿Q性格是一个由多种性格要素按一定结构方式构成的系统。其性格要素是——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直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从社会学角度看,阿Q是乡村流浪雇农的写照;从政治学角度看,阿Q性格是专制主义的产物;从心理学角度看,阿Q性格是心理变态者的肖像;从思想史角度看,阿Q性格是庄子哲学的寄植者;从近代史角度看,阿Q性格是辛亥革命的一面镜子;从哲学角度看,阿Q性格是人性异化的典型。
这多元复杂的阿Q性格象征了什么呢?
第一,在阿Q典型诞生的特定时代,阿Q性格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民族失败主义思潮的象征。
晚清源于: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畸形社会,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统治阶层中泛滥,而且污染了其他阶层,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阿Q在屈辱面前所使用的精神胜利法与这种社会思潮十分相似,可以说阿Q的性格简直是这种失败主义思潮的范式。马克思在《贸易史》中曾分析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在阅读《阿Q正传》时,很自然地会从这一范式联想到自己或别人身上的各种失败主义的表现形态。所以,尽管阿Q是农村流浪雇农的写照,但阿Q性格却超出了他的精神归属,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精神状态的一面镜子。
第二,阿Q性格是中华民族国民劣根性的象征。阿Q的各种性格元素正是国民劣根性的形式和表现。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序》中说:“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够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又说:“要画出这样的国民的魂灵来,在中国实在算一件难事,……我虽然想竭力摸索人们的魂灵,但时时总感觉有些隔膜。……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鲁迅也曾重申《阿Q正传》是旨在“暴露国民的弱点的”。在阿Q的多重性格中,不难看出国民的弱点——劣根性。而国民的劣根性不仅在旧中国普遍存在,而且在今天的一些人身上依然残存着。因此,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从阿Q性格联想到世人的各种面目和人间的各种世相,而引起内心的共鸣。阿Q形象就在各个时代读者的审美再创造的世界中成了国民劣根性的象征物。
第三,阿Q性格是阶级社会里世界荒谬性的象征。阿Q的多重性格概括起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的处处失败,而主观上的时时胜利,物质上的一无所有,而精神上的自满自足;二是思想上样样合乎贤传圣经,行动上却常常违规犯禁。这正好表现了荒谬世界的两种分裂,即精神与物质的分裂,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而精神胜利法或说阿Q精神便是这种分裂的高度典型的概括。从《阿Q正传》中,可以窥见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出于维护自尊,是自卑的补偿,是自卫的反应,是变态的反抗,是愚昧麻木的表现。
小说告诉我们,阿Q是未庄上一个无职无业、无家无姓的流浪的贫雇农,其命运比农民更惨。在未庄阿Q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等的冲突中,他永远处在失败者的地位。然而可笑可悲可叹的是阿Q对自己的失败命运和奴隶地位采取了辩护和粉饰的态度。他经常幻想自己是处在压迫者、奴役者的地位上,而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被压迫、被奴役者。他自轻自贱,又自高自大,在强者面前说“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失败时,沉醉在子虚乌有的“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的虚妄的自尊中。阿Q的“儿子打老子”,甚至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毫无疑问这是阿Q精神的一种变态心理,一种变态的反抗和反抗的变态。
阿Q的精神胜利是为了改善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作的反常的努力,阿Q自尊自贱充满矛盾,而“自尊”实质是虚荣。真正的自尊是以对自己的科学认识为前提,而阿Q的自尊则是以自欺欺人为基础。阿Q对各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是有区别的,对权势派,阿Q卑怯屈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能以精神胜利法对付之。但是阿Q对与自己同等地位的人却是另一种态度,那就是嫉恨和进行实力较量,而对地位和实力不如自己者则是欺凌侮辱,一派霸道作风。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阿Q的阶级地位和思想性格之间充满了矛盾,就阿Q的性格中二律背反的“自尊”而言,实质是心虚护短,只求别人承认,然后才自己承认,实际上是一种奴性心理,本身就是羞辱。它反映了权势者或剥削阶级的价值观念。由此可知,阿Q的自尊实为奴性,而奴性是等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结果。
总之,阿Q的性格是极其丰富多元的,单一线性的推论解读都难免捉襟见肘,正由于此,阿Q形象才成为超越时空、民族、阶级的艺术典型。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