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气开设科技创新课程,培育学生“灵气”特质网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15567 浏览:624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从湖中走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进浙大,再进入航天大门,得改革开放之机遇,出国深造,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与整个团队一道,我们实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梦想——嫦娥奔月。我在其中的一点贡献,无一不是在湖中学习的基础这一出发点上实现的。” 这是湖州中学60年代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先生为母校110周年校庆写的一段文字。
湖州中学历来就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校强化了这方面教育教学工作。1983年初率先在全校各年级开设劳技课,其教学方法就是把学生的学习、动手、创造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光明日报》对此作了重点报道。1985年4月,浙江省第一次劳技教育工作会议在湖州召开。1991年5月,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及基础教育司司长马立、副省长李德葆及省市有关领导参观了学校的选修课、劳技课等开设情况,充分肯定了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2011年,学校获得湖州市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称号。
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之际,学校进一步整合诸多种类课程资源,以培养“大器”英才为目标,实施体现“正气、大气、和气、灵气”特点的校本课程,其中科学技术课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培养“灵气”特质学生的课程理念,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逐步构建成了具有湖中特色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确立湖州中学科技创新课程核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校减少了必修学分,增加了选修学分,与科技创新类课程相关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科技创新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为主的必修课程,主要是通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两门课程;一类是将知识产权知识、科技创新思维训练及动手能力融入各个学科知识的选修课程,主要是职业技能类及兴趣特长类的校本选修课程。
立足课堂教学,是我校展开科技创新教育的核心。高中阶段开设的通用技术必修课程,是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其中的技术试验课则是通用技术课程的一个亮点,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平台。我校教师充分立足于通用技术必修课教学,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比如在讲到《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这一课时,我校傅教师就专门制作了《歼-10战斗机的发展历程》的影音课件,形象生动地阐述技术的发展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使一堂原本枯燥乏味的技术理论课变得异常生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增强了学生不断学习新技术的动力。
在技术试验课堂上,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要求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设计制作出各式各样的产品。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我校徐老师在进行《纸制桥梁的设计》一课教学时,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桥梁结构承受力的大小与其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学生们用一张白卡纸,设计制作出很多种桥梁结构,有的是源于生活所见,有的是独特的创意。无论试验的结果如何,教师都会对学生的创意表示肯定,因为这创意的背后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
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上,我们通过适当的指导,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了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堂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从问题到课题,从选题到开题,从理论到实践,最后形成活动项目报告。每年都会涌现一批优秀的科技实践活动项目,如2013年《关于山地海拔对植物分布的大致影响的调查》获得了第27届浙江省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的二等奖,在2013年第三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普征文大赛中2名学生获得一等奖。

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完善湖中科技创新课程体系

湖州中学的科学技术课程体系设置依据学校特色和培养目标,着眼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拓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我们特别关注对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用科技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要素。
具体而言,我校《社会生活与化学》《物理实验拓展》《物理实验DIS设计》《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仪器与装置探究》《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地理实验探究》《VB算法设计》等知识拓展类课程,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为启发学生发现技术问题作准备;《科技小实验》《电子小制作》《FLASH主题动画创作与设计》《PS图像处理基础及应用》《宣传海报设计》等职业类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常识》《头脑风暴》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并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科技创新》《机器人创意设计》等兴趣特长类课程,让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学校选修课程的开设,不仅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也为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了平台。

三、搭建科普活动舞台,构建湖中科技创新教育框架

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我校在近年来花大力气抓普及,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以小发明、小制作为主的科技教育体系。

(一) 普及创新活动,形成全校发明创造的氛围

我校历来非常重视对青少年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应用科技的能力和水平,活学活用课本知识,学校在每年11月举办一次科技节活动,为期一周时间,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7届。科技节不仅有小发明方案设计竞赛,还有科技论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能力。我们选择一些热点问题,通过班会、校黑板报等向全校师生征集发明方案、金点子和小发明问题,并评出优胜奖。每次科技节的各项比赛,不仅是一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大练兵,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验。绝大部分比赛项目与省市举行的各项专业大赛挂钩,使教师和学生能对大赛有初步的认识,更是一次选拔人才的好机会。事实证明,科技节的各项比赛是成功的,它较好地促进了教与学,达到了“教学”双赢的目的。

(二) 加强创新社团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校自2011年起开始建设创新社团,并由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社团目标是面向部分学生,使其形成稳定的科技爱好和特长,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科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选择各种来自身边且又有研究价值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构思和设计,然后实施验证,最后形成成果。通过活动,一部分学生成为我校科技活动中的骨干力量,涌现了一批有发明才能的科技小能手,为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成立社团起,社团成员获得了喜人的成绩:仅在2012年第26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就有3名学生获奖;2010年13名学生取得国家专利证书,2011年共有14名学生取得国家专利证书,2012年有40多个项目取得国家专利证书。

(三) 强化课外宣传, 搭建科技创新教育平台

我校政教处、教务处、团委和学生会等部门,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学校网络、宣传橱窗、手抄报等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科技创新宣传活动,共建科技创新宣传平台,提高科技创新宣传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同时,我校开展科技节的一系列科普活动,结合了科技创新教育课堂学习,拓展相关科技创新知识、科普知识,收集整理了我校专利申请情况;开展一些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师生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以此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标。

(四)聘请专家讲座,强化科技创新知识储备

我校是具有一百多年史的百年老校,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有许多杰出校友,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办几个科技讲座,如:“嫦娥之父”叶培建院士为我校学生开设过《“嫦娥”系列卫星工程》的讲座;“两弹一星”专家黄吉虎教授为我校学生开设过《中国的航天》的讲座;“中国深海科考第一人”陈鹰教授为我校学生开设过《认识海洋》的讲座。这一系列校友的讲座,不仅让学生树立起进行科技创新的信心,同时也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储备了科学知识。

四、建立组织激励机制,提供科技创新教育动力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领导小组,制订了《湖州中学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工作制度》,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与湖州市科技创新协会合作,建立学校专利资源库,将学生申请的专利、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比赛的产品收集其中,供广大学生参考,充分发挥了学生成长手册的功能。
学校也配备了专项资金作为知识产权教育的专项费用,用于支持学生及教师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奖励等。我们还每年选取2位在专利申请及创新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学金。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增加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
一所学校唯有传承才可使创新更为久远。湖州中学秉承湖学“明体达用”之精要,以人为本,为国植贤,这里曾经走出了“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走出了“新时代铁人”王启民,我们希望从湖州中学、从弁山脚下能走出更多的叶培建们、更多的王启民们,这不是妄想而是现实。沈米兰,这位2007年毕业于湖州中学,曾入读中科大少年班,之后进入斯坦福大学深造,曾手握包括斯坦福、耶鲁大学在内的6所世界名校PhD(博士学位)录取通知的校友曾这样说:
跨入湖中理科实验班时,我才13岁,成绩并非特别突出,但是有老师的深情关切,有同学们的无私帮助,湖中大气的教育方式,让我有更多时间来自己安排课业,补强短板,奋力一搏考取了中科大少年班。
我在湖中只待了两年,但是在这美妙而短暂的青春岁月中,母校给我留下了洋溢着温暖的回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