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中国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6651 浏览:175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探索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让学生亲自做一做、试一试,才会有创新,才能赢得学生生命的成长。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现人的进步和发展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认识“探索”的价值,转变教学观念

时代呼唤教育教学改革,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体素质的提高。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提出了在课堂上进行探索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就是说,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应看成是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吸引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自主地探索,积极主动地交流,再经过师生的共同评价,使认知结构更加稳定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只有对知识进行研究、探索,才能深刻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从而更好掌握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理论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而实践也同时告诉我们: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创造才能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体会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由此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探索的价值,从中深刻感受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在我们自身的内心深处播下一颗“探索”的种子,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开出“探索”之花。

二、创设良好的氛围,有效探索的基本保障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抱着“师道尊严”不放的教师,学生一见就怕的教师,是永远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例如,在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时,教师可以说:“你还想说些什么吗?能让老师发表一下看法吗?”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说:“能让老师加入你们的行列吗?”以商量的语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既起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的探索环境,让学生有一种安全感,促使学生能更加自由地进行探索。

2.创设合适的情境

在教学中应当给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情境,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讲故事、猜谜语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演示等带有思维特性的活动。例如,吴正宪老师教学“商不变性质”一课时,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述了“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一天,猴王给小猴们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吃。”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吗?”猴王一挥手,显得很慷慨大度地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总满意了吧!”小猴子高兴地笑了,猴王也笑了。这对小学生而言是抽象的、理性的、理论的,是新知识,是枯燥乏味的。而吴老师的故事创设,这对小学生而言成为具体的、感性的、实践的,是旧知识,是鲜活有趣的,有助于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实践与理论、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为学生探索新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

三、给予足够的时间,有效探索的必要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保证,切勿只是为了探索而探索,将探索沦落为走过场、摆形式。如在学生探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出示10.5÷2.5提示学生:“能不能不采用扩大整十倍的方法计算本题?”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不难得出(10.5×4)÷(2.5×4)、(10.5×8)÷(2.5×8)、(10.5×2)÷(2.5×2)这三种较为简便的方法,这样既克服了思维定式,又大大地拓展了思维。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课堂上“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学数学,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善于在思考、探究、体验中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体验到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住探索的起点,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一次探索成为学生发展思维的过程,让每一次探索都能成为学生人生的一种经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