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序幕点燃思维火花试述试述拉开课堂序幕要求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6764 浏览:202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学课堂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个性得到全面 发展,实现多元化目标,就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课 堂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导入是激发学习兴趣的第一步,也是整节课 成功与否的关键。良好的课堂导入,能马上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学习数学的最佳状态中,为系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学生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台好戏要先演好序幕,一篇好文章要先写好开头,同样一节好课要先做好巧妙的导入,这样才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设计好上好导入新课这一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 何导入新课呢?

一、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所谓“开门见山”是指单刀直入,直切主题,在上新课前,不加以其他环节,由教师直接引出新授课内容。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简单高效,是比较常见、传统的导入新课的方式,能有效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同时节约课堂时间。如:在讲授“时和 分的认识”一课时,可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面的图画,然后出示我 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挂钟,接着就可提示课题:我们今天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时和分的认识” 。又如:在讲授“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 行四边形”的模型或实物图,然后提问: “这些是什么图形呢?” 接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一起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这样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有助于调动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以旧带新,迁移导入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要以掌握较低层次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的知识为前提,才能保证与此相联系的较高层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原有知识作铺垫。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提问、作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自如地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过程。如在教学“万以内连续退位减法”时,就从一般退位减法的旧知识导入;讲“用8的口诀求商”就从8的乘法导入。这样以旧带新的导入都为学习新知识准备了必须的条件。由于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紧密,为思维的再加工做好铺垫,学生很容易抓住规律,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三、动手操作,直观导入

顽皮好动是小学生的普遍特点,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年龄段特点,设定各种各样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做中想,想中学”,在自我的实践操作和创造中寻求知识。如:在教学二年级“有余数除法”导入时,上课后教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按要求在桌上摆。教师问:“每2根摆一堆,可以摆几堆?”“如果计算应怎样列式?”(12÷2=6)接着问:“第4根摆一堆,可以摆几堆?怎样列式?” (12÷4=3)这两种摆法都能分完是旧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还是这12根小棒,如果每5根摆一堆,可以摆几堆?”学生动手操作后很快发现,按已有经验去摆就出了问题,有的不知所措,有想举手问题老师。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说:“是出现问题了吧?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当学生说“12根小棒,每5根摆一堆,摆了2堆,还剩2根”时,教师说:“是吗?都剩下2根吗?请把它们举起来。”学生纷纷举起剩下的2根小棒,教师趁势说明:“在实际生活当中,常常会遇到分不完的情况,分剩下的都叫做余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根据刚才摆的列出算式是12÷5,怎么计算呢?下面开始学习。”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具体认识了什么是余数,以及有余数除法是怎样产生的,从难点入手为学习新课作了充分准备。

四、联系生活,设疑导入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因此从生活中的身边事情入手,通过巧设悬念来激起学生求知欲,由学生自发的探索数学知识也是教师导入新课很实用的方法。从学生日常生活中事例入手,抓住小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加倍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提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导入时,上课后教师说:“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数,如1,2,55,180等,这些都是整数。可是在生活中,有很多情况只用整数不能解决问题。例如,请你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或者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那么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或蛋糕,还能是一个整数吗?”学生齐声回答:“不能。”教师说:“很显然,谁也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数来表示,我们把它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一下什么是分数。”接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简短的课前谈话,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分数,点明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学习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一种精彩的创设,都是一次精彩纷呈的展现,总之,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新课导入都必负起到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作用,都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数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谈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最恰当、最生动的导入情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刘娟娟.《小学数学教学技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