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意义新课改视野下“有效教学”与“有作用学习经历”理念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21209 浏览:87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无论是“有效教学”理念,还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二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者既有相同,又有差异。二者都强调学生是否从学习中获得了知识和本领,但有效教学更强调的是学校中的教学效果,强调学生是否从教学中获得了知识和本领;这种知识和本领是否对学生融入社会具有价值,有效教学并未注重。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更强调的是学习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所提供的价值,它注重的是学习对学生将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价值,而这更代表和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有效教学;终身学习;课改方向
1674-9324(2013)47-0142-02
我国目前的学校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走上社会后面临“所学”与“所用”的矛盾和困惑。这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理念,掌握相关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总之,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它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学生是否从教学中获得了知识和本领。同时,它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

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理念

21世纪教育的基点是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什么是学习?有人认为学习是掌握知识,有人认为学习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还有人认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学习。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内容应该以对学生有价值或有意义的知识经验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学习的过程。主张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并以获得的学习经验指导以后的学习。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境。而美国学者L·迪·芬克在《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课程设计原则》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观。通过一项在大学四年级学生中获得的盖洛普调查,调查数据表明:高等教育正在产出既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也不能进行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思考与推理的大学毕业生;高等教育质量堪忧。为什么会这样呢?许多研究成果表明:目前的教学不太有效。学生甚至没学到基本的常识,他们高层次认知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所学知识在他们身上也得不到很好的保留。事实上选修过的学生与未选修过的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许多教师都说是学生到课率很低,学生没有完成阅读任务;课堂讨论不积极;学生更关心成绩而不是学习本身。而学生们则经常抱怨课程没什么意思,他们只能坐在那儿记笔记,然后为了考试死记硬背。他们看不到所学的东西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学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觉:他们所学的远没有他们所应该学的那么多。结果是学生没有全身心劲头十足地学习他们不愿意学或者觉得没有必要学的东西。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呢?迪·芬克提出:让学生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他指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具有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具有两个特点。即过程——投入: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活力:课堂里面充满了活力。结果、影响以及成果——。有意义的、持续的变化:课程学习给学生带来有意义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课程结束后,甚至在学生毕业后还将持续下去。生活价值:学生所学的东西在课程结束后还将在他们的生活中具有价值,它将提升他们的生活价值,使他们做好进入不同社会群体或者进入工作领域的准备。
因此,所有的教学都应该努力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三、新课改视野下的“有效教学”与“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理念

无论是“有效教学”理念,还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二者既有相同,又有差异。二者都强调学生是否从学习中获得了知识和本领,但有效教学更强调的是学校中的教学效果,强调学生是否从教学中获得了知识和本领,这种知识和本领是否对学生融入社会具有价值,有效教学并未注重。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更强调的是学习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所提供的价值,它注重的是学习对学生将来、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价值,而这更代表和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免费论文网www.618jyw.com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发展,这与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提出的“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与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理念是相符合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顿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吕叔湘先生同样也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会受用一辈子。”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
教学是在教师创设和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经历,学习经历是否“有效益”、“有意义”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进步和发展,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获取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于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价值,就在于教学能否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社会化。也就是说,能让学生获取更好地融入社会所必备的价值,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社会化的学习经历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这正好体现了法国教育先哲涂尔干所揭示的教育的深刻的内涵——“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青一代社会化”。
“有效教学”、“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学习理念使人们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完整的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都会参与到学习之中,而且对学生来说只有那些有价值、有效果、有益处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更容易地学习和保持。有效益有意义的学习包含了“价值”和“情感”的色彩,涉及到学习者的整个人和完整的生命状态,而不单单是“认知”内容的参与。这样,学习的内在价值由单维的工具价值逐步拓展到多维的关注个人潜能充分实现的发展价值。
钟启泉教授在《学科教学论基础》中指出: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的目标,大体有四个组成部分:(1)关心、动机、态度;(2)思考力、判断力;(3)技能;(4)知识、理解。这四个视点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了学力观。有人借助“冰山模型”清楚地说明了这种学力观的特色。假如有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不过是“冰山的一角”。这个浮在水面的部分可以看作“知识、理解”及“技能”等认知的内容,而隐匿于水面之下的不可见部分(占冰山总体的80%~90%)才是支撑浮出部分的基础。这就是“思考力、判断力”和“关心、动机、态度”等价值和情感的内容。正如冰山由浮出水面与未浮出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学力”也由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组成。“显性学力”是靠了“隐性学力”的支撑才能存在与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只看到教学浮出水面的表层行为,而应当指导学生深入广泛地打好隐匿在水下的基础,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倾向。教学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起责任,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育宗旨。
把教育的视角凝聚在生命生成的整体目标,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从而真正实现“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发挥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我们将会看到一种真正的教育,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我们不再把教育简单当作现存知识直接传递的过程,而是看作生命与生命交往和沟通的过程。只有有了这种生命的沟通,才能深刻地实现对生命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史绍典.高中语文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美]L·迪·芬克.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课程设计原则[M].胡美馨,刘颖,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