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几个新课程下人教版高中化学中几个值得商榷不足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15264 浏览:609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程给中学教学提供了探索发现的空间。只要常思考、多联想,就会有新发现,有了发现,发明也就不远了。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商榷;改进;发现;发明
重庆市于2010年秋季执行高中新课程,化学科使用的是人教版,我也于2011年秋季开始使用这套教材,通过两年的亲身体验,总的感觉还不错,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觉得这套教材与旧体系人教版教材相比,联系生活更紧密,更具有实用性;在知识的系统安排上,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后升华;“资料卡片,科学视野”板块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学与问”板块让师生双主共学;“思考与交流”板块加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但是也有几个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下面我就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地方总结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化学①第21页第一章章末检测题第9题:配制0.2 mol/LNa2SO4溶液50毫升,需要称量固体Na2SO4的质量是多少?简述操作步骤。对于这道题第一个问题,教师用书上给了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下面这种解法:
n(Na2SO4)=0.2 mol/L×0.05 L=0.01 mol
m(Na2SO4)=0.01 mol×142 g/mol=

1.42 g

按照中学化学教材对常用仪器“容量瓶”的规格来看,中学实验室只有1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四种规格的容量瓶,而在本题却给了配制50毫升0.2 mol/L的Na2SO4溶液。从中学教材的常见仪器来看,规格最小的容量瓶都是100 mL,则我们只能先配100毫升0.2 mol/L的Na2SO4溶液,然后再从所配溶液中取出50毫升,这样就应该消耗

2.8克Na2SO4。

化学选修2第75页实验3-4,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中,有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要让学生明白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饱和Na2CO3的作用有哪些,我在做这个实验时,先在饱和Na2CO3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显红色,实验结束后,振荡装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可以观察到上层油层减少,同时饱和Na2CO3溶液的红色变浅,还有气泡出现的现象,分析推理出饱和Na2CO3的作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
化学选修2中可能涉及化学工业较多,在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面欠规范,多处化学方程式书写缺条件或者状态,这不符合中学化学教学对化学方程式的严格要求,作为中学教材还是应严格规范,才能对学生起示范引领作用。
化学选修3在《离子晶体》一节的第一自然段中说“钨是熔点最高,硬度最大的金属”,众所周知,铬是硬度最大的金属,查了百度百科,说钨合金是硬度最大的金属材料,教材将钨合金当成钨,恐怕不妥当;教材在这一节中还将“阴、阳离子”改写成“正、负离子”,中学化学教材中对电荷、对化合价、对原电池的电极才说“正、负”,对离子、对电解池的两极还是习惯说“阴、阳”,中学教学中“阴、阳;正、负”还是分严格一点好。
化学选修5中有多处实验可以进行改进:
第42页“科学探究”中,产生气体在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之前,加一个盛水的试管,其作用是溶解乙醇和溴化氢气体,防止二者进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干扰实验结论的判断。
第51页实验3-1,关于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在教师用书和相关参考资料上只谈到除去SO2和CO2,应该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吸收挥发出的乙醇蒸汽,防止它进入后面装置,干扰实验结论的判断,因为乙醇和酸性高锰酸钾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第54页实验3-4中,关于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如果按照教材的做法,向稀苯酚溶液中滴入浓溴水,要加过量浓溴水,才能看到明显的白色沉淀;我在课堂上作了一对比实验,如果将教材上的滴加药品顺序交换一下,即向浓溴水中滴加苯酚溶液几滴,就能看到明显的现象。还可避免,因苯酚过量导致无法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意外现象。
第57页实验3-6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教材要求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很多参考书还反复强调要加热煮沸。我在做这个实验时,让部分学生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另一部分学生用水浴加热,结果发现,用水浴加热的同学看到了非常漂亮的红色Cu2O沉淀;而那些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同学,或出现暴沸情况,或出现黑色固体,出现暴沸现象是因为试管中有过量碱;出现黑色固体是因CuSO4溶液过量或配制的Cu(OH)2的质量分数过大,加热温度控制不当导致Cu(OH)2分解而生成了CuO,在实验时得不到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是得到黑色的CuO沉淀。由此可见,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不仅仅会干扰对现象的观察,导致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还会出现安全问题。
由此可见,只要多思考,发现就在我们身边!有了发现,发明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作者单位 重庆市兼善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