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假错—逆向”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5157 浏览:160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夸大|教学论文网|语文教学资源的广泛性,实际上,只要细细思考,师生不愿看到更不愿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只要正确的利用错误,不同的错误就可以天生|教育论文网|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处理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而教学中,教师的有意错误对学生的启发性功能,竟成了众多教学理论的“盲区”。所以,笔者提出语文课堂“假错——逆向”教学研究。这种“假错——逆向”教学方法,与从正面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方法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面,给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一、“假错——逆向”教学提出的理论依据。《心理学》中的现论《留意》中夸大|教学论文网|,人的留意有个经济性原则:凡是熟悉的、熟悉了的事物,人们就不再留意它了,否则人的心理就会被弄得精疲力竭,穷于应付。根据心理学这一原则,笔者提出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实施“假错——逆向”教学。此外,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著名的“饿猫逃出迷笼实验”,也可以说明“假错——逆向”教学的科学性。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是此种教学法提出的基础。最后,教学最优化理论及教学的主体性理论也是提出“假错——逆向”教学的理论依据。二、“假错——逆向”教学的内涵与特征。中学语文“假错——逆向”教学法是指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就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出发,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教师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人为地设置一些思维“陷阱”,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从而获得更牢固的真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假错——逆向”教学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把错误视为教学资源,夸大|教学论文网|错误在教师教与学生学中的重要价值。2、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功能。3、注重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此外,灵活性与互动性也是“假错——逆向”教学法的特征之一。三、运用“假错——逆向”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实施“假错——逆向”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聪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品质。当然,与其它教学方法一样,“假错——逆向”教学法也并不是万能的,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而就不能一味追求形式。四、实施“假错——逆向”教学的原则。实施“假错——逆向”教学的原则,除了服从于中学语文教学原则外,还应反映语文“假错——逆向”教学领域独特的带有规律性的熟悉。即创新原则、适度性原则、激疑的原则、可操纵性原则、预见性原则及艺术性原则等六个方面。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把握好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含金量。五、实施语文课堂“假错——逆向”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开展“假错——逆向”教学包括估计学生出错;教师借助错误,引出问题;学生出现错误;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发现错误;师生共同纠错;最后,学生纠正了错误,举一反三,获得了比从正面的教学更为牢固的真知等几个环节。实施“假错——逆向”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师生都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寻找恰当的问题切入,设置特定的情境气氛;要重视倾听的作用。就基本课型而言,“假错——逆向”教学法分为在讲授新课时的运用,在温习课中的运用及在讲评课中的实施等三个方面。此外,附录中的教育叙事通过对比实验,进一步说明了“假错——逆向”教学的可行性。【关键词】:中学语文“假错——逆向”教学教学研究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9Abstract9-13前言13-14一、“假错——逆向”教学提出的理论依据14-19(一)心理学基础14-16(二)教育教学依据16-19二、“假错——逆向”教学的内涵与特征19-23(一)“假错——逆向”教学的内涵19-20(二)“假错——逆向”教学的基本特征20-23三、运用“假错——逆向”教学的意义23-30(一)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聪明23-24(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24-25(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25-27(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创新意识27-28(五)有助于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品质28-30四、实施“假错——逆向”教学的原则30-34(一)创新性原则30-31(二)适度性原则31-32(三)激疑的原则32(四)可操纵性原则32(五)预见性原则32-33(六)艺术性原则33-34五、实施语文课堂“假错——逆向”教学的策略与方法34-46(一)“假错——逆向”教学法的基本模式34-37(二)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假错——逆向”教学37-39(三)“假错——逆向”教学在语文基本课型中的运用39-46附录在课堂中实施“假错——逆向”教学的对比实验46-49注释49-50参考文献50-53致谢53-54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