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动舞动音乐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24687 浏览:1160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告诉我们要从幼儿园孩子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出发,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耳朵听、身体动、手指画、嘴巴讲,来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地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音乐中获得快乐及发展。
【关键词】指南 音乐 律动 表演 联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提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它告诉我们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展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用音乐特有的美感去感染幼儿,让幼儿随着音乐快乐的舞动起来,通过视听、律动、表演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可操作的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让幼儿在自主的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和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和力度,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音乐的美。这样的音乐欣赏才是对幼儿有益的,才是真正有效的。

一、以体态律动,来感知音乐的旋律

德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而律动是幼儿跟着音乐的节拍,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是幼儿认识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在音乐欣赏中,老师如能借助音乐节奏引起幼儿大脑与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的交流,也就是说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节拍用体态律动来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还能让幼儿在动中轻松而愉快地感知音乐旋律。如,巴赫的D小调组曲中的《萨拉班达》大提琴独奏曲,这首乐曲缓慢、沉稳、笨重,若你只是单纯地请幼儿竖起耳朵欣赏,这是不能吸引幼儿的,但让他们同时随着音乐模仿大象的动作时,他们就来劲了,看:他们有的做大象喝水,有的做大象洗澡,有的做大象跳舞……,在这宽松的氛围中幼儿自主地用一系列活泼可爱的体态律动将大象的笨拙充分的表现了出来,也自然而然地感知了音乐的旋律。

二、以游戏表演,来表现音乐的内涵

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表演是沟通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之间的桥梁。要想充分理解和表现音乐的内涵,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乐曲《波斯集市》,曲中那跌宕起伏、活泼舒缓与气势宏大的叙事诗般的曲调风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波斯猫》极其相似的乐曲,更是让我激动。于是,我充分挖掘教材,从幼儿好奇好玩好模仿的特点出发,将欣赏活动设计成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性和故事性结合的活动形式,通过一个很古老又很经典的“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乐的内容,表现音乐的内涵。瞧,波斯猫一边歌唱,一边表演理毛、舔爪子、洗脸的动作;老鼠小心翼翼的踮着脚尖、蹑手蹑脚的靠近波斯猫;波斯猫醒了,老鼠们一个个惊讶地露出各种害怕的神情。孩子们按照音乐发展的情节表演着,无拘无束,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此情此景,我和幼儿都已经深深地投入到音乐情节所设定的环境中,表演得特别真实。我们用动作表达了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彼此间通过表演达到了对这首乐曲的节奏、力度、速度及气氛的正确理解和较为全面的体验。同时,通过表演也使师生彼此的情感体验得到了交流,使孩子们天真、活泼的天性得到发挥。将枯燥被动的欣赏变成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师生共创欢乐瞬间。

三、以大胆联想,来描绘音乐的意境

贝多芬说过“当我作曲时,总是在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生活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是用声音塑造艺术形象,通过听觉在头脑中唤起联想,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在音乐欣赏中引导幼儿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感受音乐的美。如音乐欣赏《维也纳森林故事》中,乐曲把我们带到了生机盎然的美丽大自然中,闭上眼睛,细细聆听,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充分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回答丰富精彩:“我看到春天来了,小鸟在唱歌,小花都开了。”“我觉得阳光暖暖地照在我身上,想伸个大懒腰。”“小兔、小松鼠都出来了,我想和它们一起玩游戏。” ……孩子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著名作曲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让我们随着《指南》的指引“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将这股清泉淌进幼儿园每一位孩子幼小的心田,使他们能充分享受这“人生的最大快乐”。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幼儿教育中心园)
编辑/张俊英 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