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焕发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要求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21530 浏览:956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现在的课堂上,学生盲目“从众”现象很严重。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多方面寻找独立思考的触发点,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生命活力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学生的独特感受从何而来?它来自学生的独立思维,来自学生对文本的特殊感悟。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时独立思考,大胆创造,消服盲目的从众心理,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要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嘴巴、时间、空间。因此,在要求学生遵守纪律的同时,我们要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对学生提出强制性的要求,更不能强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或我们预设的答案去说。我们要想方设法启发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倡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特别是对学生仍有疑问的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和鼓励。如教学《船长》一课时,学生对文章最后一段感受较深,我便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哈尔威以身殉职时神态是怎样的?一位学生马上说: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我又问:这神态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生:很平静。
生:不对,那时候他怎么可能平静啊,是激动,因为船上的人都已经被救了呀。
生:应该是很从容,他是视死如归。
生:对,此时的他对自己的生死已经是毫不在乎了。
看着他们争来争去,我让他们齐读最后一小节,思考哈尔威为什么能如此平静、从容、毫不在乎、视死如归呢?这时学生读得更起劲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生:是因为轮船上的人都得救了,他的心愿实现了。
生:60个人全都救出去了,包括水手克莱芒,他觉得死得值。
生:他觉得已经尽了一位船长的职责!
生:他认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没有离开船长岗位半步,忠于职守,履行了做人之道,死而无憾。
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既积极敏锐地思维,又点燃认真思考问题的火种。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刨根问底,“逼迫”学生思考

课堂是知识传授与交流的快乐场所,是师生合作与互动的精神家园。陶行知说:“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适时的有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创意的刨根问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达到想说会说、想答会答的境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要求不要过高,要树立和蔼的态度,使他们感受到独立思考不是那么“高不可攀”,逐渐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表达的好习惯。例如:教学《珍珠鸟》一文时,在学生感悟了珍珠鸟对“我”充满了信赖之后,我给学生播了一段有关人类捕杀鸟类的视频。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答:我看到了人类捕捉鸟类的场面。
师:这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把这一场面描述得具体一些。
生(面带忧伤):我仿佛看到了鸟在网中拼命挣扎的场景,它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惊慌。
师(追问):如果它的妻儿老小看到这一幕,会怎么样?
此时教室里有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我特意叫了一个平时不怎么肯说话的学生回答。
生:猎人们,请放下手中的,收起你们的网吧。
他的回答精彩极了,突然他又加了一句:“没有我们,地球妈妈将变得不再美好。”我话锋一转:“当这群生命得不到保障的小鸟看到珍珠鸟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画面,又可能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呢?”这时课堂里一片哗然:“这只珍珠鸟多幸福呀,主人对它多好啊!”“如果我是小鸟,我愿意在他们家落户。”这样刨根问底,学生的言语动机得到了激发,长此以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作用非凡。

三、正面评价,鼓励学生思考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正面的教学评价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比如在分析《散步》这一课的“我”、“母亲”、“儿子”三个人物形象时,大家都积极讨论,意见很快统一,但分析“妻子”时,高年级学生有点害羞,大家都沉默了。我让班长回答:“我认为文中的妻子是温柔贤惠的!”我脱口而出:“你说得真好!”紧接着追问:“你能从课文里找到根据吗?”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读道:“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另一个同学站起来读道:“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答得好!”我充满地大声说,并带头鼓起掌来,霎时,教室里掌声四起,我看到这名学生激动得脸都红了。“你回答得真好!”“你真会动脑筋,连老师都没想到。”“你的知识面真广!”……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正是从这些语言中,学生体会到了自信的快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说,向老师证明“我能行”。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学生对哪位老师感兴趣了,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包括正确的、错误的,甚至不同于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还要引导班级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容纳他人观点,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不会因为怕回答错了,受到老师批评或同学嘲笑而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学会“用大脑走路,用脚板思考”。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能力,切实帮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能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挖掘创造潜能。学生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恶学习为热爱学习。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习语文,无非是“吸收”和“表达”两件事情。但吸收和表达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思考,不断闪现出创造的“灵光”。
参考文献:
郭亨杰主编.童年期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3]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教育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