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探究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与认识大专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6159 浏览:173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数学学科教学应如何进行探究,广大教师感到操作困难,很难组织和设计课堂探究教学,本人主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来探讨高中数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实践;认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称《课标》)强调:高中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然而,数学学科教学应如何进行探究,广大教师感到操作困难,很难组织和设计课堂探究教学,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对其在探究性教学中的角色认识存在偏差,学生的主体性不突出、主动性不强,教学流于形式等等.本人主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来探讨高中数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

一、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的不足

《课标》强调数学是一种过程,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来说,也就是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的数学活动是数学知识的再发现、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对“再发现”和“主动建构”进行充分的体验.而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这样的现象: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教师的主导.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也就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在上述教学观念的左右之下,传统教学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导致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理智上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思维能力薄弱,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初级水平上,难以产生广泛、灵活的迁移;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未能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等.

二、探究式教学的理论

数学学习的实质是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是学生亲自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中的探究过程是指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源于自己的直接发现和体验,而不是靠别人的传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探究,由被动、消极的学习转变为积极探索、主动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并加以解决,是认识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1.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含义

《课标》中设置的“数学探究”主要是指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①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问题的提出”,研究的问题要选择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 ,学生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学习易于激发其提出自己的问题, 通过情境的探索, 不断产生新问题, 已解决的问题又成为提出新问题的情境, 从而引发在深一层次上去提出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问题解决.②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 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能够独立获取知识, 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不断地进行猜想、论证、改进所得结论,从而实际感受和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并逐步形成研究科学的积极态度; 教师将由教学主宰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不再包办一切.③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了探索问题的兴趣、与别人交往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的教学原则

①主动性原则.在探究式教学中,既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中,通过积极自主的“做”与“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②情感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信息的传输反馈,也要注重师生情感融会.探究式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情感教育,把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③问题性原则.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源头,教师教给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提出新颖、有独创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成为探究式教学中的一条重要性原则.
④习得性原则.探究式教学一定要充分提供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索性思维活动,以实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为目的.

三、探究式教学的教学实践

新的教与学方式的形成,需要我们长期经常性的实践与探索,由此我们形成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

1.基本过程(如下图)

2.教学实践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在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必须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情境.但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激起学生有效学习的心向的.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从数学与社会的结合点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也可以利用数学的认知矛盾来创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设数学问题情境,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先定理后应用的实际问题,调换为从应用题开始的问题情境创设,以突出“问题解决——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等等.总之, 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探究心向,使问题呈现巧而生趣,准而能思,找准创新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
(2)关注学科整合,培育探究精神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两者的整合不但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而且有利于培育学生求知、求实、进取的探究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学实验室”.对某一数学问题或现象,主动探索,通过实验研究构建新知识.函数是中学阶段重要部分,其抽象的概念与性质比较难理解,特别是有关图像的初等变换问题.例如:在教三角函数部分内容的知识时,发现学生对平移变换、翻折变换等知识点难以理解,只会死记硬背,通过手动描点画图来研究很费时,并且影响学生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进行观察、对比与思考,很难找出数形两种表达式之间的联系,于是决定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
(3)探究合作交流,丰富情感体验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应该从在学校中的学习开始,形成合作交流的氛围.由于探究式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要是探索、讨论、合作和交流,课堂上始终洋溢着、平等、活跃的气氛,学生在因不同见解而引发的争论中,他们必须提出、说明和维护各自的观点,倾听、理解、支持或反驳别人的意见,从而在心理上的自我激励、自信心的增强方面都有所体验.知识和技能目标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现更多的是隐性的,一般是无法量化的.探究式课堂教学为这一“隐性”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平台.

四、建议与反思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能力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应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之
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的形势.这就需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处理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和培养与之相关的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09.
高中数学必修4(北师大版). 200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