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谈浅谈初中物理课堂“小实验”发挥大意义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6672 浏览:197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变化,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为此,教师需要开发新的资源,充分利用学生自制教具、小发明、小制作等途径,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教学;主动性;参与性;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方式、手段出现了变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与现代教学不适应的地方,例如教学仪器的不足等等,这令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使得孩子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空间,因此利用自制教具、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来进行一些小实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的实践。

一、开发新资源,使教师教学手段多样化

如果教师利用生活中废旧材料制作教具和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和展现,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熟悉的器材和简单的操作,使得对学习变得更直观和感性,从而加深了知识的理解。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同样包含了概念、原理的知识,如果学生只是熟悉一些现成概念、结论,并形成了对这些概念结论确信无疑心态。新课标倡导知识的统一,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经历知识的发现和构建过程,达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和道德水平提高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而小试验中的小制作则是在教师指导,启发下进行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动手创立起来的。这样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主动获取知识,并在动手过程中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及科学的观察、制作、模型构建。
在“光的传播”教学中,只告诉学生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学生只是这种接受式获取这一方面信息,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知识理解只是字面上的含义,遇到一些变化实际问题则不可应用解决。就如“青蛙和鱼”的童话故事,青蛙和鱼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湖中,一天,青蛙跳到水面到外旅游回来告诉鱼,它在外面见到一个庞然大动物:四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条像柱子样的大腿,头上有两个尖尖的角,圆圆的肚子,屁股后面挂了一条长长的尾巴。鱼把青蛙的描叙画了下来:一只四条腿,两只角,一条尾巴的鱼形动物。这个故事说明如果这样教学,则很明显学生的学习是不能对知识理解上升感性认识。而如果教师利用些小制作、小实验,则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二、激发学生兴趣,以兴趣促学生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教师都知道这个名言,并在为这个名言创新了许多方法,小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以它独特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刚入中学对物理课充满了好奇,上课前跃跃欲试,兴趣依然,而随着学习的进展,面对一些繁杂抽象的原理、公式。他们的热情就会慢慢消失,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创造自制教具,并利用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进行一些实验,让学生关注身边物理现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这样学生就有了始终热爱物理的兴趣。学生在妙趣横生的物理现象中充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知识,同时又树立了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构建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活跃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及参与性

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习方式作为核心任务和显著特征,改变学习方式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及生活资源,小实验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学生的奇思妙想将更有驰聘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将不断并迸发创新的火发,更能激发他们的动手动恼的参与性。
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用一张纸盖在装满水的集气瓶口,倒转瓶子水不流出,此时学生心中会有这种想法,水有粘性吸起这张很轻的纸,而教师此时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把纸放在上面试一试用手捏着纸能否把水瓶提起来,经历几次实验的失败,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跃了,很快,同学就有很多想法及方案,纸太软,换硬的纸片,纸片见水容易发软换玻璃,而随着实验的成功,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等学生安静后,教师把问题抛出:是什么力量托起水瓶,同学思考后很快得到答案,大气压托起水瓶。但有同学还有凝问,是不是粘力在起作用,怎样再次证明,解开学生心中的凝惑,我发现不少同学带有矿泉水瓶,让学生用用样办法,把瓶子装满水后,分别把纸片,玻璃盖在瓶口,水不流出,而后用钉子凿了一个小洞,重复刚才实验,水再也不听话,纸片再也托不住水,学生通过再次验证,心中的所有凝惑开了。整节课生动、活泼、自由、洋溢着浓浓的氛围,教师通过几个简单的小实验打开了学生的智慧大门,激励学生动脑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想法,充分显示了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学生体验到动手,动脑的快乐。

四、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意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还应重视对学生终生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最终得到全面发展。
如“分子热运动”教学中,分子的扩散现象是一种微观抽象运动,如果只告诉学生: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而通过几个小实验则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概念。教师把空气清新剂用红纸裹起来,告诉学生里面藏有溶剂,并要求关闭电扇和门窗,学生此时已全部在注意教师的行动了,而老师说要在教室喷“杀虫剂”,前排同学已经开始恐慌,并捂住鼻子以示,而老师说不对着他们,学生随即说:“我们还会闻到气味,气味会传过去”。教师接着提出:“没有风气味怎么传过去呢?”学生自然会想到学过知识得到结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会运动。教师此时为加深印象说:“这个理由看起来合理,但是不是真的需要实验检验,请同学们放下捂鼻子的手,当教师对着黑板喷洒后,全班同学笑了,大声说香”。学生理解了知识,教师达到教学目标。
小实验以其独特特点在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使教学取得很好效果。作为教师要不断根据实际发展,开发利用有用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适合社会的有用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