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课中教与学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5344 浏览:171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大力推行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大力发掘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变教师为导师,引导学生系统地、科学地、有阶段性地获取知识,掌握技巧,形成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1002-7661(2013)30-172-01
在大力推行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大力发掘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变教师为导师,引导学生系统地、科学地、有阶段性地获取知识,掌握技巧,形成能力。

一、教,贵在启发引导

变教为导,关键在“导”,它与传统的“包办代替”,“全盘授予”正好相反。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中提出:“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脑力劳动和积极性。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如果教师把全部注意力用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那么学生感知所教的东西就很费力,甚至听不懂教师讲述……”在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对启发式教学的意识和运用必须强化,寓启发式于读、议、讲、练中。
在整个听、说、读、写、看的训练中,首先要使学生喜欢,然后才能谈获取。这就要求“导”的过程中时时注意综合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出现,从而享受“发现新大陆”的喜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去获取知识.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动脑筋分析课文,是讲读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引导的好,既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这里的关键在于能否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而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想得对路,得法,其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不能从表面看,而要从实质来看,从实际效果来看。设疑提问是老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提问不一定都具有启发性。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为启发而启发,课堂上东提一个问题上,西提一个问题,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余地。有的不假思索,脱口而答,有的干脆不思考,让老师自问自答,这种“牵牛式”的提问,实际仍置学生于被动境地,不但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反而助长了学生的惰性。
出现“启而不发”的局面,教师内心十分着急,常常埋怨学生素质太差。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笼统,学生便会无从人手;如果提得难度较大,超过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则感到扑朔迷离,如入迷宫,思绪紊乱,难以启发思维。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带着探索的眼光阅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如能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且能达到一定深度和力度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认识趋于深化。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求知过程的启发者。

二、学,贵在自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主自得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能力是不能单靠讲授就能培养起来的,只有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觉地、不间断地进行训练,就是说,让他们的手、脑、眼、口都动起来,方可奏效。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大包大揽,顾虑重重,不敢在课堂上让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多讨论、多发言。有的是怕搞乱课堂秩序,怕打乱教学计划;有的是怕耽误时间,延误教学进度。凡此种种,归根结底是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而是把学生当作了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因而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赞可夫在他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中,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这就是说教师上课,不是从头到尾讲教材,而是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教材编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编写?教师是怎样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自己应该怎样学?为什么要这样学?古人云:“学贵自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教给学生怎样理解教材,即怎样质疑,怎样分析,怎样抽象概括,使学生从教材的编排中悟出知识的重点,相互间的联系,容易混淆的地方,怎样记忆的规律。逐步增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处处深思,步步探问,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领会学习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所谓学习过程,是指学生经过主观努力逐步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正确理解学习过程,养成自觉阅读课文的习惯,是整个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阅读,主要是靠学生自己来读课文,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活动。这种阅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而应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角度出发,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去进行多方面的语文训练。学生阅读技能的形成,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常规训练,并养成习惯。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归根结底,教师变教为导的作用,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通过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掌握知识、技能及规律,并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的学,贵在自主自得,由完全依赖教师的“等食”变为自觉学习的“觅食”,有效地培养其自行探索求知的能力。
魏书生老师说, “要先学会做人,才能教好书,读好书”。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这是有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特色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教学中不能忘掉“育人教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