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培养学生从不足为桥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7269 浏览:23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地理教学应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地理学科属性使然。怎样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呢?
一、精心设问,引发学习兴趣,培养思考意识 学生的兴趣是有利于思维发展的,然而思维又来源于对事物的探究,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显得格外重要。好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瞬间被点燃,产生强烈的求知。具体到地理课堂之中,教师可以调动储存的多样信息,结合地理教材,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主动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我们还要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多分析一些地理事物的原理与事实、要领与应用、成因与要素、分布与联系、变化与特征,许多地理图像与地理图表等都是我们设计问题的思路,能给我们以灵感。教师抛给学生的问题,难度一定要适中,不能过于简单,要留给学生可思考的空间;也不能太繁琐,让学生无所适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因此,只要掌握了提问的技巧,学生们就会越来越有兴趣,并认真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例如,想了解学生对地形的掌握情况,与其问“有哪些基本地形?”不如改问“同学们去过哪些地方,感觉那里怎么样?如果要划分地形,应该属于哪种地形?”前者只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后者却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而思考,让地理真正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在学习气候的时候,不妨设问:“我们该怎样去看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在学生思之不得产生探究兴趣与的时候,再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伦敦与莫斯科气候的异同,最后,可以随意拿两个城市的气候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在精心设问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主动析问,抓现象探本质,学得思维方法 在地理学习中,精心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去分析、思考、综合,将分析的结果上升为事物的整体概念,寻求事物的本质。这样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思维方法的最佳过程。教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想好最适合自己学生的问题。例如,在《日本》这节内容当中,笔者曾经准备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什么?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作为重要的邻国之一,你如何看待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和日本相比,我们的差距又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去弥补这样的差距?以上这些问题都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心理。在学生共同讨论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里,他们自己在脑海中会逐渐地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获得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
三、强化提问,重视思维过程,培养思维习惯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和教师在教学中的巧妙引导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应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要明白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及其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进行有层次地设问,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广阔与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过这样一段经历。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时,学生对一些天文知识比较感兴趣,尤其是男生。一开始,我只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星球?”等学生回答后,便过渡到稍有难度的问题:“结合我们地球的特殊性,生命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渐渐明白了生命存在的不易,培养了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此后,我话锋急转,进一步追问:“从地球到北极星,中间可经过几个步骤?”学生有不同的答案,较简捷的如:地球、太阳、恒星、北极星。最后我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也能像老师这样追问吗?”没想到学生思维活跃,提出了很多我没想到的问题。此时我才醒悟:教师心中一定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可以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能解答;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不爱主动问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多年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索,如何才能使问题的提出在课堂上达到最高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从以上经历我发现:其一是要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其二是让学生针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其三是在课外活动中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哪怕是犯错,他们也能在错误中学到经验。当然,在失败之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自己明白为什么会失败?而成功的路径又在哪里?自己又将以何种方式走向成功?慢慢地,学生就能笑对失败,乐于尝试,创新意识会不断得到增强,思维能力与习惯也就能得到持续培养。
总之,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在地理课堂上,抛给学生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桥梁。稳固的桥梁,让学生通向成功的彼岸,而课前随意准备的桥梁,只会使学生觉得茫然。而桥梁的建立,在于你我。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