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33012 浏览:1478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初中思想品德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初中各个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都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调节自我意识,排除心理障碍,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自我意识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通过思想品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发展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依了很多研究。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充分挖掘思想品德教材心理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不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初中思想品德理应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因为新教材在总体设计时,强调“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国家和社会”三个层面相结合,注重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教育四个领域相结合。学会做负责任的公民,使中学生能够积极健康地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追求。我们应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理念,在教学中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寻找和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心理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体验、感受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七年级部分:我自信 我能行、立身需要自尊、学会尊重别人、相逢在花季;八年级部分:好习惯受用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优良的意志品质;九年级部分:笑对生活等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心理上的互动,有效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许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成长不烦恼》中的个子与面子问题时,学生进入青春期本来对此事很敏感,课堂很沉闷。我就举了个子矮小而性格坚毅又十分达观的例子。他因为自己个子矮小,所以经常以幽默的口吻对人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学生在如此的情境与氛围中,既解决了班级中一些小个子的忧虑,也使学生心理健康得到了教育和提升,教学效果自然也得到提高。

二、灵活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很多,实际很多教学方法中都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合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素质教育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观察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问题、提高能力,把思考的机会交给学生。我们应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典型案例的评析、榜样人物的故事等给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如,在课堂中开展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体验到作为学习主体的成功,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学生的自主性就会不断得到开发和提升,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如,在上《做诚实的人》一课时,我结合教材中一位老太太交还39年前的医疗费的故事和苏州人韩惠民用最朴素的方式坚守了一份34年的承诺感动中国等故事开展了关于做诚实人的讨论。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是渗透心理教育的最佳机会。学习后,我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从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教学有效进行的主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平等友好相处,积极大胆地说出心里话,善待学生“插嘴”现象。如,在教学《行为与后果》时,我首先运用书中《海因茨偷药与不偷药的艰难抉择》与学生共同探讨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之后,瞿某猛地站起来说:“学生早恋也会使成绩下降。”这时,全班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瞿某,引起教室内的一阵喧闹。瞿某也低下头,似乎在等待老师的训斥。对于瞿某的“插嘴”现象,我不但没有批评,反而告诉他,这也是我们今天应该要讨论的话题,谢谢你提醒老师。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抓住教学的契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积极引导学生,保护好学生的尊严和感情。这样,教师也能较容易地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使思想品德课变得快乐、和谐,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成为有趣的课堂。正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四、展现教师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健康心理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全面成长起重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只有心理素质高的思想政治教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师岗位竞争压力的加大,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价值观念的更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产生了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会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学会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个学生,让他们感到被重视、被关注。教师在教给他们知识的同时,应把爱心给他们,多与他们交谈,要让他们乐于见你、接近你。这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切好的教育方法,一切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热爱的炽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能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亲近感,走进学生心灵,他能学会洞察学生的变化,懂得呵护学生的自信,懂得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学生,会发现学生的亮点、长处和不足;能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去亲近孩子,以坦诚的胸怀理解学生。由此可见,教师的魅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生命、对人生的关注,进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面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危机的现状,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冷静、沉着、高效、务实的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同时也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参考文献:
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戎玲.咖啡与伴侣的交融:谈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11):18-20.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杨园中学)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