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点滴经验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32760 浏览:1546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如何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怎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变得鲜活生动呢?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下面根据本人点滴的工作经验谈一些做法和感受。
关键词:文化早餐创设美的情境热情介入
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让教师很尴尬,老师在上面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语文教学再也不是以前的“一言堂”和“填鸭式”教育了。那么,如何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怎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变得鲜活生动呢?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发现具有“90后”特点的学生渴望展示自我,渴望诠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渴望师生间的同等对话。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对策。下面浅谈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我设置了一个叫文化早餐的活动,就是在我讲正课之前的三分钟里,让学生站在讲台前进行一些语文小活动。目的就是活跃活跃课堂气氛。形式不限,只要求能提高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们各尽所能,或讲故事、讲新闻、说笑话、朗诵、读后感、成语故事、谈感受等等,学生所讲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他们学会了观察身边的事物,收集四周的题材,有关于生命的话题,关于亲情的话题,关于理想的话题。这样一来他们的洞察力越来越敏锐,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他们浅析总结事物的能力。表达的形式丰富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浓了,他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是理解,是表达交流,是体现自我的机会,这样既使学生展示了自我,又在无形中提高了成绩,何乐而不为呢?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让美充溢课堂。在很多同学看来语文课就犹如一幅陈旧的黑白图片,暗淡而模糊。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在教师——文本——学生的互动中,让它闪耀着美丽的光辉。首先要带领学生感受文本之美,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心怀天下”的情操美,苏轼《水调歌头》有“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情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结构美……把这些美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展现出来,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无比的享受、无比的喜悦。
其次教师还要创设氛围之美。这一点,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感染力了。教师通过自身情感的渲染,使学生产生愉快、振奋的情感体验。朗读吟咏,便于师生双方的感情交流,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良好的课堂气氛起到积极的作用。如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阙,教师就可以用激越高昂的语调朗读,来体现苏轼笔下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下阙特别是结尾兼用舒缓低沉的语调进行朗读,来抒发作者包裹壮志难酬的感慨。通过朗读,这首词高远的意境,磅礴的气势就呈现在学生眼前了,以而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及苏轼词的特点。同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感受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这样,既根据文章内容融进了感情,又读出了其中的喜怒哀乐。
三.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的使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启发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相互补充,以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还可以通过写读后感,让学生对作品内容反复咀嚼、体验,并联系自身和社会,把自己经历的情感体验由联想想象状态转化成语言的现实逐一写出来或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会把作品中的高尚情感真正理解并迁移,直至达到个人感情的升华。
四.同时我还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组织起了“走上舞台”活动。就是将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和教学大纲中的课外阅读篇目由学生自主组成的小剧团改编成小剧本,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用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角度来诠释文章中的出色。前段时间我们正好上古代戏曲单元,我让他们自编剧本,他们呈现给我的东西让我吃惊。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丰富的知识让我也受益匪浅!真所谓教学相长。“窦娥”、“贾宝玉”、“祥林嫂”……都被学生搬上了讲台,并且这些人物形象经过学生们的重新塑造,又增添了一些时代感和诙谐意味。
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语文教学是个纷繁复杂的工作,更是一项挑战自我的工作,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
语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谭宝翠,安徽省宣城市第二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