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8691 浏览:329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又是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情节浅析为中心的讲解式、结论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仍大行其道,有的学校领导不愿意让学生阅读书籍,尤其是课外书,希望通过课堂、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学习,让学生举一反三,就足够了。实际上,阅读教学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量不够,感性熟悉不足,哪来理性的奔腾。况且阅读本质不只是技能练习,不只是应付考试,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索创造,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气力”。
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停留在静态的浅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等,这种形式,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以打基础为主的初中生来说,它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能通过每一次的阅读练习,来夯实自己的基础。但对于知识难度加大加深的高中生来说,零碎的基础知识对于他们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即使想应付高考阅读试题也无法做到。因此,上课文阅读课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不见了,丰富真切的个人感受消失了,剩下的多是支离破碎的“尸体解剖”。这种策略,学生除了能吃力地解决阅读材料中的不足外,很难以整体上把握材料内容,进而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可见这种阅读教学策略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如何转变当前阅读教学的近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进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不足,提出不足,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浅析判定,努力以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这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探讨更为生动(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方式,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革新教学论文意识的形成指明了方向。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在其“本色语文”观统领下,提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对策,即(1)以文本理解为基础;(2)以不足探讨为引导;(3)以语言活动为主体。这种在“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中本真之举,既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又坚守语文学习的常识。
基于以上熟悉,新课标理念审视下的阅读教学可以采用不足导读、探究领悟、技法实战等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一、不足导读

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蕴含着的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是阅读教学首要解决的事情。笔者在教《金岳霖先生》这课时,除了基础知识积累以及必要的背景了解,我在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上,提出来四个不足:
(1)本文以哪几个方面的细节来写金先生的?
(2)课文为什么要用很长的篇幅写王浩?
(3)怎么理解金先生要为林徽因生日宴客?
(4)为了使文章生动活泼,作者在写人时用了什么笔法?
以扣题角度,第一个不足是必须解决的;第二个不足,是以王浩成就来衬托金先生的成就,就有内容层面,又有手法方面;第三个不足,是对金先生血肉饱满、情感丰富形象塑造的点睛之笔,不能忽略;第四个不足,这种漫画式的笔法对学生写作的极佳指导。有了这四个不足,学生经过阅读解决后,对这篇文章的熟悉就不同一般了。
当然,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介入过程,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点。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对课文文本的解读也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不足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同等、合作、交流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不足和观点,而不能简单武断,以“一”蔽之,要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多方位思索不足,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力给每一个同学创设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使学生小到对一个词语的理解,大到对文章主旨的熟悉,都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探究领悟

探究,是指对某些不足进行探讨,有见解,又发现,有革新教学论文。这是阅读教学追求的高层次境界。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基础教育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基础,合作是关键,探究是目的。一篇文本,首先要学生熟悉,要读懂文字符号的表层作用,即游走于文字边沿;其次,要进去,要能和作者对话,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探究文字背后的要义;最后,达到领悟,在深悟的过程中获得丰厚的学养。
我在教学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除了必须的文言知识外,我还以这样的两个不足作为探究的切入点:
(1)“庭中始为蓠,已为墙,凡再变矣。”以这句中的语气中你读出了什么?
(2)比较“庭中始为蓠,已为墙,凡再变矣”“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这三句,说说归有光问什么写到祖母的时候会“长号不自禁”?
第一个不足,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很轻易以文本中摘出关键句子回答,比如,“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后来“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以至“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但这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未能够进行情感体验。这时就要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探究。比如,中通南北的整体院落现在被分割成多个小块,“破碎”了,在视觉上形成较大反差,由盛到衰的悲凉情绪就产生了。到此还不够,仅仅家道中落就感叹吗?我们还要以破败的表象去探究作者心灵深处的东西,那就是“诸父异爨”“多置小门”“东犬西吠”这些表象背后传递出来的至亲陌生、亲情疏远的苦痛与无奈。
由此,第二个不足,要探究领悟到封建时代读书人科场失意仕途无望的痛楚,探究领悟到不堪重振家风的悲痛,探究领悟到诸多人生感慨与生命压抑的集聚爆发,以至情不自禁,嚎啕大哭。
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就能穿越文本,实现高层次的文本感悟。
当然,探究领悟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自己感悟。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不足,在学生想知而不晓,欲说而无言时,提出不足,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
探究领悟的课堂组织流程大概分为四步:
(1)确定探究目标。此目标要有一定的指向性。
(2)自主筛选信息。由学生自主阅读,在文本中进行相关信息的圈定、浅析、综合、提炼;
(3)合作探讨看法。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争辩。
(4)交流展示评价。由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其他同学补充、辩驳,教师适时评价。

三、技法实战

高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学到的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考察点较多,比如,“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浅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浅析文章的结构”、“浅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艺教学论文”等等。有的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固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限制仍很大,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
至于解决阅读题的具体技法,在此不再赘述。当然,这些技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深入探讨“两纲”,纵横比对,参透大纲、考纲对知识点的考查方向,坚持对高考题的“裸做”,取得最直接的解题感受;同时,学生也应主动阅读,积极探讨,独立思索,质疑问难,注重总结。这样,才可能在高考阅读中灵活运用,以“法”作答,以“技”制胜。
当然,阅读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教师应立足实际,寻找适合自己的策略。新课标的实施,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有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养,探讨新的教学策略,才能开辟广阔的天地。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既要教会学生考试,更要培养学生解决、探讨未知的能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中要捉住重点,讲究策略,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多读书、多思索,那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潘涌《论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天津教育》2004.7
(作者单位系赣榆县教育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