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读\导\说\练”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6480 浏览:221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呢?我的感受就是正确运用“读、说、导、练”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以而变成勤学好问、乐于学习的孩子。
一、读
读就是预习课文时,在预习中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生字不足,查词典解决词义不足,并提出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使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第十一册《“严”与“松”》一课,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想想“爸爸和妈妈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让学生带着不足读书,学生读起来自然就有了兴趣和目的,而不盲目地读无味的书。因此达到了预习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策略。
二、导
《礼记·学记》中有言:“君子教喻也:道儿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优秀的教师是善于通过诱导进行教育的,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推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据传这是孔子所著的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提出的“导”的要求。那么,应如何导呢?教师将学生在说的交流过程中提出的不足,先集巾起来加以分类,然后给学生逐一解答,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也扩大了知识面,如第三册《蜜蜂引路》,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怎么想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对知识的讲解和对学生说的见解要恰到好处,既让学生以中获得知识的喜悦,又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终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说
具体的策略是:首先老师按读时提出的要求进行检查,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还学会了些什么,老师听学生集体评议,及时加以肯定和纠正,再解决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疑问。需要留意的是,对学生所提不足不能加以限制,要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提问,多提问,敢于提问,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不足的能力,学生若发现了不足,说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是认真的;没有发现不足,说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还不够认真或者是没有思索不足。如第三册《蜜蜂引路》这一课,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就知道了,为列宁带路的是蜜蜂,提出带有普遍性的不足是对有的词语不理解,如“向导”(“向导”即带路人)。通过说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练
光说不练假功夫,说练结合才能产生真本领。要使学生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练来达到目的,练也要得法,求精,忌多,不足要集中,一课要一得,不要面面俱到。如第三册《蜜蜂引路》一课要求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用“四周”和“惊奇”造句即可。
总之,“读、说、导、练”是我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它使学生们的学习愈来愈强,学习的主动权也交给了学生,一个勤奋好学、乐意学习的意识正在我所教的学生身上形成。
责任编辑 王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