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等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13133 浏览:565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情配合”……
评价不仅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包括同学互相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学生自评,这样的评价才更完整和科学,老师将其记录在案,一学期下来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否有进步,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处于哪个等级上。
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种做事的能力、一种与他人协调共处的能力、一种存活的能力。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重要的教学形态,高效地开展口语交际教学,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地投身于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去,解放思想,有所作为,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刘琢,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徐小冬 明卫红
口语交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类社会进入高效率化、高信息化、高社交化以来,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把语言教育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目标,美国早在二战时期就把、美元和演说当作三大战略武器,当今则把舌头、美元、电脑当作三大战略武器,口语表达被提到了第一位。联邦德国的中学德语教科书前言中指出:中学德语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会读、会说、会写、会交际”。中外有关调查和观察不约而同地发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情况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而写只占9%,也就是听与说共占75%。神经语言学的探讨表明:儿童以出生开始经过辨声练音期(0~7个月)、声语过渡期(8~12个月)、形成进展期(1~3岁)及成熟完善期(4~6岁)四个阶段才能基本掌握母语。至6岁时,儿童已有了相当稳定的语言,能基本正确地运用语法进行交谈,能随语境与交际对象的不同调节自己的说话方式,已基本满足日常言语交际的需要,但儿童言语与成人言语之间还有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语体方面,以儿童基本掌握母语到形成运用母语的熟练技能,大约还需要10年的时间,义务教育阶段无疑成了儿童口语交际能力进展的最佳年龄阶段。
因此,口语交际教学的近况如何是我们极为关心的不足。上海地区有调查显示,60.4%的教师以为口语交际教学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一起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这个整体,是不可或缺的四大板块之一;39.6%的教师以为口语交际教学不能成为独立的一块,而只是附属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为进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打基础;有24.2%的教师以为口语交际教学无需安排专门的课时,只需结合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进行教学;53.8%的教师以为口语交际教学应当每周1课时,11%的教师以为应当2周1课时,8.8%的教师以为需要每周2课时。而其它教学条件差的地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几乎是徒有虚名,由于,考试对学校的教学取向有着“指挥棒”的作用,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考试不考的,教师不教是绝对可以接受的。很多教师以为说话能力的形成是十分自然的,没有多少人热衷于设计系统的听说教学。事实上我们以社会的反映来看,对于中小学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大多是不满足的。孩子口语交际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策略、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扶持。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实践中最薄弱的环节。
针对这样的近况主要可以以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制订一套科学的课程标准

制订口语交际的课程标准要以运用语言学为探讨本体,认真浅析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要素,结合心理学的口语习得、认知规律和教学论述、策略的探讨,确定各学段口语交际能力的侧重点,使之形成一套有逻辑的螺旋上升的系统。
事实上现有的课程标准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公道的系统。以文明礼貌这个角度为例,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第一学段(1-2年级)“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第二学段(3-4年级)“在交际中注重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第三学段(5-6年级)“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第四学段(7~9年级)“能留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的进行交流。”第一学段前面是与人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后面为何变成了能留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呢?第二学段要求在交际中留意语言美是有道理的,怎么抵制不文明的语言呢?这似乎不完全属于口语交际范畴的事情。以以上引用可以看出课程标准的表述是不够严谨、不够具体的,我们完全可以在第一学段的两年时间里将文明礼貌用语的各种表述学会并养成习惯。而不是在每个学段都罗列出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些方面之间又看不出什么逻辑顺序,应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比较日本“说与听”排列在写作和阅读前面,比如在初中第一学年突出“能够理解说话人的想法和心情”,在第二及三学年则提出了“尊重对方的态度和思索”,至于高中则重在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目的和场合,斟酌措辞和文体等体现形式进行说话或写作,为了解决课题或加深自我思索,在尊重对方的态度和思索基础上,进行对话”,以这些相关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要求比较具体明确,而且逻辑性强;韩国“话法”课程的内容系统由话法论述“话法的本质、话法的原理、话法的态度”组成,实际“话法”分为对话、报告、讨意、讨论、面谈,这样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系统,各个领域的具体含义和要求十分明确。实在,世界上其它国家还有很多相关成果是值得鉴戒的,我们应该在认真学习和探讨的基础上将口语交际能力目标加以分类,比如可以分为交际心理、聆听能力、说话的内容、说话的方式、说话的形式、咬字发音、语气语调、态势表情、说话态度等等,按照四个学段分别确定侧重点,再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

二、编写一套可操纵性强的教材

教师对口语交际不够重视也有教材方面的理由,固然说口语交际教学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教师可以在练习的内容、途径、策略上作一番探讨与革新,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是,教材也不能因此而过分简化。现有的语文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大致安排在每个单元的练习题的最后一题(看上去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以苏教版第十册最后一个单元为例:“学期总结交流会:一学期下来,你在学习上、行为习惯养成上有哪些提高?选择一个方面,拟个发言提纲,在班级举行的学期总结交流会上说给大家听。”可以看出现有的教材基本上只能算是提供了几个话题,有先容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等等,应该说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话题,但是,教学过程怎么进行?师生双方是否知道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得怎么样?可以怎样提高?事实上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应该包括“明确目标、开展学习、反馈评价”,因此,现有的教材显得过于笼统随意,缺乏理性的技法指导,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天生更是缺乏可操纵性。没有目标导向和过程牵引的教学过程很可能是麻痹的热
[1]2[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