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准备课中运用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17128 浏览:72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知道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装置与器材、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目前物理实验教学实践还没有达到以上要求。由于实验准备课的教学效果一般,导致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没有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盲目操纵、抄袭结果等不良学习状况。长期以来的低效率实验教学,使教师与学生不知何去何从,所以大部分物理实验的学习方式还采用在观看教师演示实验或多媒体演示实验之后,学生进入实验室模仿实验过程的方式,学生不能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对物理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准备课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与效率。鉴于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已经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出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准备课,通过尝试设计部分用于实验准备课的多媒体动画,以提高实验准备课教学效果,进而改善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所设计的多媒体动画不是演示实验的再现,而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实验内容,针对实验中学生存在的认知难点,设计与制作帮助学生做好实验准备的多媒体教学动画。根据各个实验准备课的不同情况,设计具体内容,包括实验仪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实验的物理原理等。通过对教材分析、鉴戒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实验准备课,完成相关多媒体动画的设计与制作,最后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检验研究结果,并进一步完善与改进多媒体动画。【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实验准备课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
【论文提纲】:摘要6-7Abstract7-14第1章绪论14-191.1研究概述14-151.2研究问题15-161.2.1研究问题界定151.2.2具体问题15-161.3研究方法16-171.4研究目的17-181.5论文结构18-19第2章研究背景与意义19-322.1中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现状调查19-202.1.1调查方法192.1.2《中学生物理实验课学习效果调查问卷》设计及评分标准19-202.2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教学行为调查研究202.2.1调查方法202.2.2《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教学行为调查问卷》设计及评分标准202.3数据分析与结论20-242.3.1学生问卷分析与结果统计20-222.3.2教师问卷分析与结果统计22-242.4存在问题分析24-282.4.1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24-252.4.2物理实验准备课存在的问题25-272.4.3没有合适的实验准备课造成的不良学习结果27-282.5研究意义28-322.5.1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28-292.5.2物理实验准备课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29-302.5.3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30-32第3章理论依据32-393.1学科教学理论32-333.1.1物理教学的特点323.1.2物理实验课教学特点32-333.2有意义学习理论33-353.2.1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33-343.2.2有意义学习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准备课的启发34-353.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5-373.3.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35-363.3.2认知主义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准备课的启发36-373.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7-393.4.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373.4.2建构主义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准备课的启发37-39第4章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准备课的设计原则39-444.1物理实验准备课教学目标分析394.2中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特征分析39-404.3实验准备课的教学动画设计原则40-444.3.1多媒体信息设计原则414.3.2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原则41-424.3.3用于实验准备课的多媒体设计原则42-44第5章教学动画设计与制作案例44-635.1实验准备一:基本丈量|教学论文网|仪器的使用—游标卡尺44-555.1.1学习目标分析与多媒体动画的结构设计45-485.1.2游标卡尺的结构与原理多媒体动画设计详情48-515.1.3游标卡尺的结构与原理动画脚本51-555.2实验准备二: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5-635.2.1学习目标分析与多媒体动画的结构设计56-585.2.2打点计时器的工作过程多媒体动画设计详情58-605.2.3打点计时器的工作过程动画脚本60-63第6章实践与研究63-726.1实验设计63-646.2实验过程646.3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64-706.3.1教师使用游标卡尺实验准备课动画之后的教学感受64-666.3.2学生测试问卷定量评价分析66-686.3.3实验班学生对实验准备课教学动画的评价68-706.4实验成果与不足70-72第7章总结72-747.1研究总结727.2研究价值72-737.3研究方向与展望73-74致谢74-75参考文献75-77附录77-82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