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坐堂号脉 精通题理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23798 浏览:1075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三总复习阶段,一般类文本的一轮复习,是命题人“一添二漏三改四凑”的干扰项设置方式类比突破训练,在这一中上是出题人端菜就吃菜。在二轮复习中要反客为主,看看这菜怎么,精通题理,号号出题人的脉,怎么夺走我的分,我就怎么夺回来。
典型例题会诊一:
2005年辽宁卷: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想象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以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联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联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

1.下列文中划线的证据,错误的是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想象悬崖峭壁。
B.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这道题学生很选择C项,古人对于中条山的认识,与题干联系。实际上文中画线句是句,讲的是中条山与文明起源的联系,在文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段论点,下面的内容诠释和论点的。A项“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想像悬崖峭壁”,只写了中条山的地理山势。山势和缓与否和中条山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联系,画线句的证据。一般讲论据跟在论点后面,而A项在论点前面,三项都出自自然段,都在画线句的后面,与它形成了论点与论证的联系。
典型例题会诊二:
2010年辽宁卷:《诗经》、《楚辞》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具有哲学上“永恒有着”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显著。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2010年辽宁卷题的题干是“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是”,读过原文就会,“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所在的句子出现在段的首句,这句话对上文起到了总括的作用,此点筛选就作答了。
再看2011年辽宁卷的题?“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答案是A项,表述为“天文学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很以现代天文学的中它的知识和观念”。原文表述为“天文学并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以现代天文学的中很它的痕迹”。与原文对照是“痕迹”“形成”,信息转换失误。其实把这篇文章每段的段首句摘录下来,是“它的渊源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以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进展、完善时期”“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明代后,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就会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是纵向的时间,而题的题干又是“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所以根本能出现“形成”的字眼。
对2005年、2010年、2011年辽宁卷的题的剖析,会这样的:有些题的设题点明着考你筛选信息,实际上考你文章的结构思路,而2012年高考考纲中“浅析综合类”考点依旧有“浅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的考查,所以心中有考纲,答题才能有主张。这样的暗考文章思路的考题要么在题干中对你提示如2011年辽宁卷,要么让你理解的句子在文章的段落层次上起着的结构作用(总结、过渡等),如2005年、2010年辽宁卷。
在一篇文章的段落内部也会有层次联系,而出题人恰恰就愿意在与例子的联系上大做文章。再来看一道例题
下列各项中,“‘孝’是整个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这句话的含义的是
B.有孝心的人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亲归天后能自我牵制走正途,几年内不改其志。
D.伯禽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酿成了鲁国独具特点的文明风致。
原文:“孝”是爱心形成的,“孝”是整个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孔子,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孝”是标志。是“孝”,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他说孝的人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哪一位父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人做到了“孝”,以不同的角度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孝的体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无违”,也不违背礼制。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这样一代一代的吗?
在任教的班级,同学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失分率是比较高的,学生到了段落层次的理由,都选择了D项,其不在这段当中。而答案是B项,在原文当中B项是例证,证明的是“是‘孝’”,不题干的要求。2011年全国卷原文为“生活的世界是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要去寻找、、体验生活意味。”选项是“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他已经认识到身处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意味之中。”正确的选项,学生选项的说法太绝对不敢做出正确的判断,这道题的题理考查与例子的证明联系,是帅,例子是兵,身先士卒是帅,运筹帷幄亦是帅。参透了题理,迎刃而解。
在实际的操作时还会遇到这样的题型。文段为“这些规定,并非哪一朝代,而上是各朝各代都以的法律形式诏曰天下,如秦代的《秦律·田律》、宋代的《宋大诏令集》等。而《荀子·王制》更是将社会经济进展与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形成了“保护是为了更好地进展”的先进理念,如‘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题目选项设计为“《荀子·王制》将社会经济进展与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才会有‘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在表述中出现了词“”,学生很往强加因果上去考虑。遇到大段的引文例证要认真琢磨与的联系,此题引文的证明了,与“先进理念”形成证明联系的是“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所以“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理念产生的结果,选项是正确的表述。
综上所述,“浅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考点是历年一般类文本的常考考点,2012年高考考纲再次出现,在备考冲刺的阶段应予以的。在选项设计中它与考点一起考查,只要心中时刻有考纲,答题不慌张,拿到文本做到:通观全局明主旨、按图索骥清思路、细读题干做导航、精准选定对应区、面对陷阱常冷静、头脑清醒理联系,一般类阅读的选择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开头的话就会变成:甭想夺走我的分,我靠实力夺回来。
董钰,教师,现居辽宁本溪。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