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李清照词艺术风格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4659 浏览:157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李清照是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记住的,那是凄冷的美,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她便被当作了“愁”的代言人。当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在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她一人。摘选李清照前期和后期所的不同生活境况,一连串的变故后所作的词,来浅析她的词作艺术风格。
一、前期词

1.了李清照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虽流露出淡淡的闲愁,却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一首惜花之作,生动地体现了她爱花惜春的心情。“雨疏风骤”勾起李的一番心事,“浓睡不消残酒”正了她灵魂空虚、内心寂寞的精神。接下去,作者笔锋一转:“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转笔很有气魄,无疑是与“花”有关,这么一写,既使词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又给前两句加深了内涵,使上下文意产生了内在联系。“绿肥红瘦”真实地把经雨洗后绿叶滋润滑嫩,而红花凋零、枯槁展现了出来。以李清照前期词中,她豪放、开朗、性格活泼,才华横溢又有抱负。当她处在苦闷之中时,自然会以花的凋谢中感到青春的易逝,而牵无限恋惜春光的感情来,这感情无疑是含有追求美好的意味的。惟其如此,这首词流露出淡淡的闲愁,但并不影响整个词的基调。

2.用浅俗、清新、明白如话的语言来抒发对丈夫的“别愁”,用词通俗但多偶句,声韵和谐

《一剪梅》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词的开头“红藕香残玉簟秋”营造的萧疏秋意了作者的离情别绪,并含有“青春易逝,人去席冷”之意。“红藕香残”是以客观景物来体现秋的到来,“玉簟秋”是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凉了来表达秋的到来,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合在一起了。,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赞赏说:“易安佳名,精秀特绝”。而她“独上兰舟”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她遣愁的策略教学论文。,这不过是像“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双双泛舟,而今日独自击楫,眼前之景,只能勾起往事,这愁又怎能排遣得了呢?,李清照毕竟跟一般女子不同,她不把的愁苦归咎于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所以,她宕开一笔,写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作者这么写,看似平淡,实则含蓄有韵味:,它李清照夫妻感情深厚及李对丈夫的信任,不言情而情已自见。借写事来抒情,正是艺术创作上最感染力的。,寓抽象于之中,更觉生动。,渲染了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在喜悦的背后,却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李清照思念的丈夫,又丈夫也会思念,所片也就顺此思路写下了“花自飘零水自流,相思,两处闲愁”。这里,不难,李清照既为的红颜易老而感慨,又为丈夫和共享青春让它白白消逝而伤怀。两人是互相思念,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独特的构思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无限钟情和信任,她开朗的性格,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小心思不同。像李清照这样以两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正是写出了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变化起伏,体现得极其真实。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抒写思夫之情的词在艺术构思和体现手法上独有特点,艺术感染力。其特点是:,词中所体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作者大胆讴歌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像蜜一样甜,也像水一样清,磊落大方。这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李清照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但它又有的特点,那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3.用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借物抒情,委婉含蓄,情景交融,鲜明

《醉花阴·重阳》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词。词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二句,十分巧妙地勾勒出阴暗迷蒙的环境,衬托寂寞无聊的心情。而“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则真实了独拥寒衾的鲜明感觉,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了闺寂寞和离情。在整首词中,就景物描写来看,很切合人物身份,无论是“瑞脑销金兽”,抑或是“玉枕纱厨”;也不论是“东篱把酒”,抑或是“帘卷西风”,官僚贵族家庭的摆设生活趣味,对刻画贵族妇女起着有力的衬托作用。作者借物抒情,把彻骨的爱恋、痴情的思念,借秋风、黄花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后期词
1.国破家亡,李清照四处逃难,但她忧国忧民,在诗词中直抒胸怀,引用典故,将政治理想寄寓,风格刚健清新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天降煞星,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加上丈夫赵明诚急病而亡。李清照带着文物开始南逃,她这时的愁已是“相思,两处闲愁”的家愁、情愁,民族的大愁。
浙江金华有因南北朝时沈约曾题《八咏诗》而得名的一座名楼,李清照避难于此,登楼遥望残存的南国半壁江山,不禁临风感慨,写下了这首《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单看这诗的气势,哪像流浪女子所写,倒像急待收复失地的将军或忧国忧民的臣子。
李清照在金华还写了一篇《打马赋》,将的政治理想寄寓,且寓理于戏、寓庄于谐,被前人称之为“神品”,李清照还在文末直抒烈士暮年的壮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以这些诗文中,李清照真是“位卑不敢忘忧国”,何等的心忧天下,心忧啊。与她早期的闲愁闲悲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忧、民族之痛。在她的心灵深处,总是冒着抗争的火花和对理想的呼喊。在这两首诗中,强烈体现她希望收复失地的思想和关心现实政治的积极精神,与前期词大不相同。
2.思路开阔,想象,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并具有豪放的风格,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国破家亡兼夫死,使李清照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她是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接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前路茫茫、看不到希望的境况,写下《渔家傲》。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中像“仿佛梦魂归帝所,九万里风鹏正举”这样豪迈的气概,就和她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以闺阁中走进社会、面对现实等客观理由外,还有主观理由,她思想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另外,她读遍群书,记性尤强,不常见的字句、故事,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了她的思维,使她对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以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3.叠字的运用,使声调抑扬顿挫;感情层层深入,景物的描写和生活感受的叙述,生动、性格鲜明,在浅显中见深沉
生活的艰难和对民族的忧心,已将李清照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只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的。理由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普通人的价值也非常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孩子,身边亲人,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这首词,比较恰当地了李清照的思想实际和艺术风格的某些特点。开篇就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在宋词中是绝无仅有的,甚博得称赞。这七组叠字在声调上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表达感情上也层层深入,有力地揭示了作者心凄惨忧虑与哀愁。把生长于贵族之家中经丧乱,如今过着飘零生活的女人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展示出来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景,抒情,这些景物,实际上寓意着作者的情怀。秋雨梧桐刻画作者的心情,、传神,还具有音韵声响的节奏之感。而结句“这次第,怎愁字了得”的结尾,很有笔力,既总结前面文意,归结到“愁”字上,鲜明地点出题旨;又正在“愁”字上刹住了,给人有言尽而意无穷之感。词中作者运用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法,景物的描写和生活感受的叙述,展示了她所处的环境气氛内心世界,生动,性格鲜明,给人如临其境、若见其人的艺术魅力。表面看写得这样浅显,骨子里却是非常的深沉,感情的流露似乎淋漓尽致,但决一泻无余,而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独到之处。
李清照词的语言大都明白如话,较少粉饰,又流转如珠,声调美。她的词以继承婉约派词家的风格,前期词热情、明快、天真活泼而又有深沉的感伤,形成了抒情艺术上的极高成就。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由及个人命运的变化,使她后期所作的词充满了过去所的愁苦悲凉的感情,但后期词有时还兼有豪放之长,这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