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浅谈记忆规律在生物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26549 浏览:1207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学习生物学,记忆是基础,识记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对知识的运用。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去运用记忆规律去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记忆规律;生物教学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记忆规律的运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不仅要积极运用记忆规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遵循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提高教学效率谈一些初浅的见解。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的实验探讨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比如说对无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材料,20分钟左右就会忘掉42%,一小时后会忘掉56%,一天后会忘掉66%,两天后会忘掉72%,一个月后会忘掉79%等等。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规律的重要量,根据遗忘的发生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教学论文使学生对知识的复习赶在遗忘大量发生,以避开遗忘的迅速发生。我认为可以以实施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这一角度来达到这一目标。
首先以大的方向来说,教学进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过慢。太快会使学生囫囵吞枣,不能在短期内充分理解记忆大量的知识内容;进度过慢,一方面是浪费时间,另一方面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教学进度的安排应该以课程内容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为根据,以学生能记住、理解为标准来确定,比如在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是呼吸作用,第四节是光合作用,第六章第一节是细胞增殖,这些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中都是极其重要的,而这三节重点内容正好集中在一起,因此对这几节内容的教学一定不能赶进度,而是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理解与记忆。
第二,在每周的课时安排方面,学校给每位教师安排的课表不可能兼顾到各个方面。比如说就可能有着这种情况:生物一周三节课,但可能全部安排在前半周或者后半周。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课程太集中,学生来不及消化、巩固;另一方面又与下周的课程间隔时间太长,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就很有可能放松对生物学科的复习。等到下周再回到生物课堂时,发现上周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太多。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是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应尽量考虑到这种情况,若不可避开,教师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避开课程过于集中带来的影响。比如说在布置作业时,尽量让学生每天都有生物作业,作业量不需要太多,关键是要学生保持对生物学科的敏感性。又比如,在讲解新课之前,可以用适当的时间带领学生对之前学的知识进行回顾。
第三,在每节课的教学中,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当学生明确的知道一节课中什么是重点,他们的学习活动才会有明确的目标,继而更加有意识的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于重点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策略教学论文在一节课中间隔重复与强调。例如可以在讲解知识点之后,及时增加一些反馈巩固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与理解程度。另外,在每一节的内容中,可能有多个重点与难点,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在不影响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把这一节内容合理的拆分为几个课时来完成教学。若是在45分钟的时间内,集中了多个重难点,学生可能会因为跟不上而丧失继续学习的信心,并且不利于课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若是一节课中全部都是简单的知识,又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轻视心理而出现注意力涣散的现象。

二、遗忘影响因素的规律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第一,遗忘的程度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抽象的材料比形象的材料更容易遗忘,无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材料比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材料更容易遗忘。这一规律说明,理解记忆必定教育论文优于机械记忆。机械记忆对于学生来说记忆的就是无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材料。教学实践表明,对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可以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积极思维,强化记忆。相反,如果识记中出现理解空白,记忆效果会大大降低,并且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如对“四分体”概念的理解:为什么称之为“四分体”,因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时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正确理解其中“四”的含义,才不会出现识记偏差。另外形象的记忆有助于强化记忆效果。比如说在细胞的结构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除了利用插图介绍各个细胞结构的特点,还可以要求学生尝试自己画出一个细胞,展现他们自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第二,遗忘的程度大小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材料容易保持;能引起个体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更容易保持。因此,按照这一规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生物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比如说在讲到渗透压时,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喝水少的时候会觉得口渴,以及为什么输液时一定要用生理盐水而不用蒸馏水?
第三,遗忘的程度大小与学习程度有关,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然这里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复。虽然很多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课后及时复习,但学生并不一定会做到,有许多同学往往到迫不得已时才去翻书复习。这种现象不可避开,毕竟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较重,但我们对这种现象不能视而不见,因为它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质量,“临时抱佛脚”只能抱住浅显的的知识,而现在注重的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让学生做到当天学习的内容当天复习。我是这样做的:即便是某一节的内容知识点较多,需要分多个课时才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每课时之后,我都会布置一些针对性练习,要求学生当天完成,有时还增加一些理由引导学生预习,而不是等到这一节内容全部讲完时才布置作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进行及时的复习。

三、指导学生运用记忆规律科学安排学习活动

教学是双向的,而更大程度在于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学。对于理科学生来说,他们更擅长于逻辑思维,运用原理去解释理由。学习生物却需要他们花很大的精力去记忆相对多而散的知识点,而这正是许多理科学生不愿意去做也不擅长做的环节。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生物学知识以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记忆规律,指导他们科学合理的安排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活动。
第一,要求学生做到及时复习,并且在复习时注重比较、归纳和总结。例如在学习到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时,或者在学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以及在讲到各种育种方式时,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比较与归纳。
第二,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记忆策略教学论文,采取整体记忆与部分记忆相综合的策略教学论文。首先了解整个生物学科的知识框架系统,再去具体到章节的学习。对于某些如“减数分裂”这类的知识点,首先需要对减数分裂有一个整体概括性的认识,在认识到减数分裂是遗传物质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得到的子细胞中遗传物质减半的过程之后,再去了解每个时期中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如果直接就去学习每个分裂时期的特点,很容易导致最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