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学习者共同体:社会建构主义论述指导下高校英语教学新方式写作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6936 浏览:158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首先对“学习者共同体”进行了论述解读,而后浅析了组建“学习者共同体”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学习者共同体”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具体作用,以期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有所稗益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论述 “学习者共同体” 高校 英语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60一03
[作者介绍]关晶,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22);徐德斌,长春大学理学院副探讨员(吉林长春130022)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以关注物质、能源生产的工业社会进入到一个更加关注知识生产与革新的知识社会。相应地,仅仅作为语言知识承载者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进展的需要,所以英语专业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势在必行。引导学生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是所有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共同任务。
社会建构主义论述指导下的“学习者共同体”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此相适应,创建“学习者共同体”,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传统教学工厂式组织形式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在“学习者共同体”中,无论专家、课程开发者,还是教师、学生,都是真正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上平等的学习者,所有学习者都以协同性活动为中心,而不再像以往那样以某一方为中心。这将以组织层面上实现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极教学方式的双重超越,完成教学组织形式向学习组织形式的过渡。因此,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合理运用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对我国教育教学论述的完善和素质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进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一、对“学习者共同体”的论述解读

“学习者共同体”这一教学方式来自于社会建构主义论述。社会建构主义论述是建构主义论述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提出,他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求和主动建构知识。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主要强调学生个体在学习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对建构主义进行了深度探讨和进展,指出学生个体学习知识不仅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在社会背景下建构知识的过程。于是,他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论述,强调个体心理进展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认为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不是以内部自发形成的,而是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人进展的社会源泉是他们参与的各种共同活动,这种社会性的互动可以极大地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学习效果的完善,因为社会互动是信息传递的桥梁,知识就是在学习者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建构的。
1989年,美国学者布朗(Brown,J.S.)进一步丰富和进展了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论述。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基于广泛学习共同体的社会性建构,需要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与同伴学习者、教师和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交流。他在此基础上于1989年率先提出了“学习者共同体”(community of learners)这一概念。“学习者共同体”或译为“学习者社区”,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它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实现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它是一个以知识建构与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在学习中能发挥群体的动力作用,强调人际心理沟通与相容,反映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学习文化,是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也是一种崭新的、培养终身学习者的学习组织形式。

二、组建“学习者共同体”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一)转变知识结构:变“惰性知识”为“生产性知识”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需要反复运用、不断建构和生成,在无数次实践中得到矫正和完善的过程。概念性知识就如同是一套工具,不仅在运用中被充分理解、实现其有着价值,而且还会不断得到进展和改善。人类的知识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惰性知识”和“生产性知识”。“惰性知识”是指贮存于人类大脑之中,很少或很难被用于解决实际理由的知识,它们通常来源于书本和课堂学习;而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在头脑中也会积累很多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通常被称为“生产性知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遇到实际理由时却往往束手无策,这说明“惰性知识”向“生产性知识”转化的理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因为难以解决而被刻意回避。这一现象在当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教育领域中尤为突出。很多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虽然每天早起晚睡,忙于背单词、短语,但仍然无法轻松自如地用英语表达思想、沟通交流,大量以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不到有效运用,而成为了“惰性知识”。针对上述情况,任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学习者共同体”的优势,努力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知识的机会,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共同参与、集体学习的过程中,激活头脑中的“惰性空间”,实现“惰性知识”向“生产性知识”的转化。

(二)转变思维方式:变单一性思维为多元化、发散性思维

“学习者共同体”不仅为激活学习者概念性知识创造了条件,还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互相学习的平台。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只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是外部世界在认识主体意识中的反映,因而具有主观性、社会性和可传达性的特点。世界上不有着超越于认识主体而独立有着的客观知识,绝对真理是不有着的,任何理由都不有着唯一的、完全正确的答案。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以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来解释或建构现实,由于每个人的社会经验和认识环境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两个人的知识建构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理由会有不同的解释和处理方式。由于每个人的认识都有着着一定的局限性,组建“学习者共同体”,可以在学习者之间搭建一个有效沟通的平台,使他们在参与合作、协商对话的过程中,了解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以而拓展思维空间,变“单一性思维”为“多元化、发散性思维”,他知识的建构更加科学、系统。
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