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藏息相辅: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融合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35037 浏览:1593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本文认为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方式和途径包括:课内创造情境识字,课外强化识字;课内“设身处地”拉近距离学阅读,课后延伸拓展;课内教作文规则,开发利用课外资源作题材;口语交际情境教,课后情境练交际;综合运用课堂知识,课外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内课外有机融合
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犹如一张皮的两面,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外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斯巴达的军队住宿学校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游戏性质的课外活动。”(P404)国内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礼记·学记》中对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也作了充分的论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P15)它既强调了课内与课外都很重要,又要求很自然地将二者联系起来。随着新课改善程的推进,教育者们越来越意识到要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
语文学科作为整个学科系统的分支之一,毫无疑问,也要重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3]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沃土,教育者应让学生得益于课内,活用于课外。虽然在论述上大家都认识到课内与课外的重要量,但在实践层面的实施上还有些不尽人意。“尽管社会生活如花似锦,然而学生每天只能对着‘四角的天空’,以早到晚都在学校读书啊,读书啊。尽管妈妈的怀抱温暖,然而以六岁起,就要在妈妈严厉的目光下,奔命似的完成教师的超量作业。”[4]学生们每天踏着朦胧的晨光而出,踏着朦胧的月色而归。“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哪有时间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呢?学生们整天呆在教室里,不知社会这个大课堂需要什么,也不知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派得上用场,难怪有些学生一走上社会就觉得力不以心。
那么,如何将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呢?笔者试以语文学科教学的五个领域,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应如何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来谈。

一、课内创造情境识字,课外强化识字

夸美纽斯曾说过“在感知之前,不有着任何事物的认识,知识总是以感觉开始的。”[5](P20)不是先用语言来说明,而是要以事物的实际观察中产生知识。识字写字教学作为低年级教学的目标,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圆满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观点,“这时儿童正处于由前运演阶段到具体运演阶段,儿童的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6](P178)因此在教学识字、写字时,要充分创造情境,在情境中教,在生活中用。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苏教版第一册《识字4》这篇识字课文时,在学生自学字词后,做了这样的引导: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丽丽跟小伙伴们到郊外游玩,郊外的景色真美呀!他们看到了一望无边的(出示:田野),茂密的(出示:树林),美丽的(出示:花丛)这里的昆虫可真多,有:(蝴蝶、天牛、蟋蟀、螳螂、蚂蚁、蜻蜓),他们可高兴了,一边仔细观察,一边采集标本。这样既让学生理清了词串间的逻辑联系,又以整体上领略了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以而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
为了使学生识的字,写的字学得牢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生活来强化。如学生今天学了一些字,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深入社会,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好处,同时也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二、课内“设身处地”拉近距离学阅读,课后延伸拓展

要使阅读教学获得成功,首先应缩短对话的距离。这对于那些年代久远,蕴含着深层文化底蕴的作品来讲,显得尤其重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其次,也要充分利用好课外这块空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有一个重要的导向,即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并规定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7](P72)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如《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经典作品。由于这篇小说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无论是时代、背景、思想、生活还是语言风格、习惯,都与今天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为了有效实施对话,教师就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图书馆,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图片,并以图书馆借来《祝福》所在的小说集《彷徨》,以而缩短了学生与《祝福》的距离,强调了《祝福》的影响和价值,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为有效对话营造了空间。在学生把握了文章主旨,认识了人物形象之后,教师还借课后的链接和延伸营造和优化了语文学习环境,学完《祝福》后,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观看《祝福》的录像,然后又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策略教学论文阅读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其它篇目,这样不仅开发了课外资源,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语文的价值,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生活。[8]

三、课内教作文规则,开发利用课外资源作题材

现代教学论主张,作文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活动将决定教师的施教活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本次作文需要学习和运用的写作规则和相关知识与学生已掌握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要呈现两篇以上运用本次作文所要学习的写作规则而写出的例文,为学生形成特定类型的认知结构创造条件。”[9](P148)
就拿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的规则和有关的知识,接着呈现运用此规则写出的例文,使学生在头脑中能建构此规则的图式。然而掌握写作规则并不是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写作对每个学生来说,其本质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表述。” 掌握写作规则固然重要,但借用规则来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更不容忽视。“写作是源于社会生活的,学生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写作的。”[7](P1470)因此教师有必要,要把写作教学延伸到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