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穿合脚鞋写作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4862 浏览:184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课前五分钟如同一个偌大的渔场,带给学生一个有深度的空间。它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心勇气,还能提高学生观察浅析理由的能力,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还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关于课前五分钟有效活动设计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课前;有效利用;教学
以教以来,一直对课前五分钟是否开展活动,犹豫着,彷徨着,甚至挣扎着。总感觉这五分钟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惜的理由是学生经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以及课间休息后,短时间内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前五分钟的有效活动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能通过开展的有效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无味的理由在于虽然借鉴前人经验采用多种策略教学论文,形式如落英般缤纷了,但结果却如流水般逝去。
穿着不合脚的鞋跳舞,其间的苦与累只有舞者自己清楚,在纠结于课前五分钟的弃与食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尝试和论证。然而毋庸置疑,我始终是一个理智的实用主义者,并且始终认为教学不是搞形式、玩花样,不是为了提供噱头、供别人欣赏。精彩的课前活动不是为了吸引别人的眼球,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是实实在在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有人认为,课前五分钟如同一个偌大的渔场,带给学生一个有深度的空间。它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心勇气,还能提高学生观察浅析理由的能力,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还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
鉴于此,提出自己关于课前五分钟有效活动设计的想法。

一、课前活动的设置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形式虽然不同,但一定要同本节课的内容相通,否则,割裂开来的活动会让学生一时间无法回到课堂,进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效率,课前活动必须作为探究活动提前让每一个同学准备好。
以鲁人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为例:第一篇课文《赤壁赋》的课前活动设计为“苏轼诗歌背诵接龙”,看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能想起多少首苏轼的经典诗词。于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一首首经典的诗歌再次萦绕于耳畔,学生兴味盎然,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苏轼作品热情。
第二篇课文《听听那冷雨》课前活动设计为“乡愁诗赏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找几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诗,比一比谁的朗诵最动人。两位台湾诗人忧伤缠绵的思乡之情,自然而然的会把学生带入《听听那冷雨》的意境之中。

二、课前活动要有目的性、计划性

课前活动设计时,不排除老师的灵感突现,也不排除联系时事的新潮评点。但以课前活动的总体设计来说,要体现为了实现目标的计划性。如要提高学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必须以低层次的朗诵课文、诗歌开始,接着定题目的演讲活动(学生提前准备),然后抽题目的临场发挥。各个层级逐步推进,在此基础上确定周目标、月目标、学期目标。当然各种能力的提升目标,要交叉进行。
如果没有任何目标,开展的活动朝令夕改,那么学生可能认为这是教师进行的娱乐活动,无关紧要。紧接而来的是学生不遵守纪律,布置的任务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且开展活动时可能会嘻嘻笑笑,效率不高。所以跟学生要及时做好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活动的重要量。

三、课前活动的开展要丰富多样

一成不变的形式会让学生审美疲劳,所以尽可能给学生呈现新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提高效率,提高自己。翻看了许多教师开展课前活动的有效形式,展示一下供各位教师参考。

1.名著优秀片段欣赏

2.文质兼美的文章赏读

3.积累的名人名言、成语、谚语、歇后语、诗歌展示

4.学生自己习作欣赏

5.对周围事件、社会热点发表看法、感想

6.一周要闻(见闻大家说)

7.课本剧表演

各种形式的设计,都有其有效地一面,所以各位教师要联系目标,结合计划,将这些形式有效融入。

四、普遍参与性

如果课前活动成了部分活跃的爱体现的同学的舞台显然有违教育者的本意。如果实行轮流制,新课程安排每周四位同学,那么一学期下来,所有的同学才有机会展示一次。鼓励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准备,但每次发言的可能只有一到两名同学。其他的同学可以比较彼此的想法,甚至很多他们感兴趣的理由都能自发的讨论并书写成文。
课前五分钟的有效利用无疑是一个老课题了,在这里老调重弹的理由有以下几个:首先,纵观语文教学的目前状况,许多老师并没有课前五分钟的概念,就更别提充分的利用了。一节节平铺直叙的课堂让学生渐渐地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其次,部分教师认识到了五分钟的效用,于是积极地开展了许多活动,结局是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将课堂弄得支离破碎。再次,已经做了有效地尝试,但活动的开展没有梯度,没有计划,具备娱乐精神,不具有提升的智慧。基于此,在进行了不间断的调研和实践之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给广大的语文教师提供借鉴的可能。
【参考文献】
张子兵.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前预习[J].语文教学与探讨:综合天地,2005(8).
王燕飞.浅谈高语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利用[J].语文教学之友,2009(4).
[3]舒艳萍.课前五分钟展示大舞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